非洲原料初加工厂房启用,闭环筑牢双链
小妍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原料加工园区,主持初加工厂房启用仪式。她介绍厂房的核心功能:“两座厂房分别负责亚麻与棉花的初加工,配备现代化的梳理、清洗、烘干设备,可实现‘原料采收 - 初加工 - 质检 - 仓储’一体化作业,加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60%,原料损耗率从 15% 降至 5%,” 她现场展示加工流程:“本地种植的亚麻经梳理设备去除杂质,再通过环保清洗工艺处理,最后经烘干设备控制含水率至 12%,确保纤维强度达标;每批次加工原料都会生成溯源码,关联种植信息、加工参数、质检结果,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追溯,” 加工园区负责人反馈:“厂房启用后,日加工能力达 200 公斤,可满足非洲高端面料工坊 40% 的原料需求;后续计划新增染色预处理工序,进一步提升原料供应效率。”
小妍同步公布原料本地化升级规划:“明年将扩大种植面积至 3000 亩,新增棉花种植板块,实现亚麻、棉花两大核心原料的本地化供应;与当地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保障原料稳定供应的同时,带动 100 + 农户就业;建立原料品质分级标准,按纤维强度、长度等指标分为三级,分别适配高端面料、常规产品与衍生品生产,” 她补充道:“初加工厂房的启用,让供应链实现‘种植 - 加工 - 供应’本地化闭环,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与时间,更能快速响应生产需求,比如根据订单调整原料加工参数,提升供应链灵活性。”
上午 10 点,关键工作传来捷报 —— 创新大赛初评选出 20 件入围作品,6 家工坊签订孵化协议;智能温控工装 1800 套欧洲订单、500 套北美订单顺利交付,获市场高度认可;非洲原料初加工厂房启用,日加工能力达标,供应链闭环成型。
午后,双时空团队通过时空共鸣镜召开 “初评孵化、首批交付、厂房启用” 复盘会,确定三项核心工作:一是推进 “创新作品孵化落地”,9 月完成产品打磨与小范围试销,10 月组织参加欧洲非遗博览会;同步完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体系,确保知识产权与市场推广双保障;二是深化 “智能温控工装全球运营”,跟踪首批交付产品的市场销量与用户反馈,11 月启动下一代产品研发;加快民用款产品落地,年底前完成上市筹备;三是完善 “非洲供应链闭环”,优化原料初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合格率;建立原料分级供应体系,精准匹配不同产品的品质需求;明年实现核心原料自给率提升至 60%。阿海在会上强调:“初评孵化的推进是‘日品提质的核心’,首批交付的落地是‘欧誉拓展的关键’,厂房启用的完成是‘双链筑牢的保障’,三者共同推动老艺生态‘文明永续’的品牌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联盟评审中心的入围作品展示区镀上一层金色,工作人员正为作品拍摄元宇宙展厅素材;里昂的货轮已驶离港口,向着欧洲大陆进发;非洲原料加工厂房的设备仍在运转,首批本地化加工的原料已完成质检入库。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大阪团队在搭建元宇宙展厅,里昂市场部在制定推广方案,小妍在优化原料分级标准,一幅 “评优日品、交拓欧誉、厂固双链” 的老艺品牌化图景徐徐展开。
“下个月我们要重点推进创新作品的小范围试销,”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说,“确保 9 月中旬完成试销数据收集与产品调整;跟踪智能温控工装的欧洲市场销量,每周分析销售数据优化推广策略;最重要的是,启动非洲棉花种植的筹备工作,10 月前完成播种,为明年原料自给率提升奠定基础。”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初评结果名单、交付反馈报告与厂房运营规划,上面的 “提品质”“树口碑”“稳链条” 字样格外醒目。“我们还要制作《创新作品孵化执行手册》与《非洲原料分级加工标准》,” 她说,“前者详细说明 AI 设计优化、市场试销、品牌对接的具体流程;后者涵盖原料分级指标、加工工艺参数、质检标准的统一规范;同时设立‘产品创新卓越奖’‘全球交付先锋奖’与‘供应链闭环模范奖’,表彰在各领域表现突出的团队,激励更多人投身到老艺的文明永续事业中,让双时空的老艺传承,在初评的日品优化中、交付的欧誉拓展里、厂房的双链筑牢下,成为全球非遗品牌化发展的标杆,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在全球市场中凭借品质与文化内涵,赢得长久口碑与广泛认可。”
晚风拂过联盟评审中心、里昂港口与非洲加工园区,带来创新落地的期待、市场认可的喜悦与供应链稳固的安心。阿海知道,这场 “作品初评”“首批交付” 与 “厂房启用”,不是终点,而是 “老艺双时空传承” 的品牌化新篇 —— 当优质作品持续涌现,当全球市场口碑沉淀,当本地供应链闭环成型,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成为一条引领全球非遗产业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不朽长河,让老艺的智慧与精神,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永远绽放光彩。
喜欢时空基石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时空基石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