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二十六年八月初十,初秋的清风拂过日本大阪的联盟评审中心,星级创新大赛的初评工作进入收尾阶段,评审团正围绕 “文化传承度、市场适配性、创新落地性” 三大维度,对 23 家工坊的 41 件参赛作品进行最终打分,“智能非遗纹样服饰”“环保植物染家居系列” 等潜力作品已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法国里昂的物流枢纽中心,首批 1800 套欧洲版智能温控工装已装载完毕,货轮鸣笛准备驶向欧洲港口,箱体上 “非遗工艺 + 智能科技” 的标识彰显着产品核心竞争力;而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原料加工园区内,两座崭新的原料初加工厂房正式竣工,现代化的梳理、清洗设备已调试到位,厂房外 “种植 - 加工 - 供应” 一体化的横幅格外醒目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完成创新大赛初评、实现智能温控工装首批全球交付、启用非洲原料初加工厂房,让生态创新从 “作品征集” 升级为 “优质产品筛选”,让全球化产品从 “量产爬坡” 转化为 “市场口碑沉淀”,让供应链保障从 “原料种植” 延伸为 “本地化加工闭环”,为老艺生态 “文明永续” 打造品牌、口碑、供应链三大核心竞争力。
创新大赛初评收官,优中选优激活日品价值
辰时刚过,阿海穿着绣着 “大赛评审总监”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在联盟评审中心主持初评结果通气会。他的礼服胸前别着 “老艺日品优化” 徽章,手里捧着的《初评工作手册》明确核心标准:“初评不是‘简单筛选’,是‘日品价值的精准挖掘’—— 入围作品需同时满足‘工艺达标’‘文化鲜明’‘市场可行’三大要求,既要有非遗技艺的核心传承,又要适配现代消费场景的需求。”“本次初评共筛选出 20 件入围作品,通过率 48.8%,” 阿海对着工坊代表说,“印度与非洲工坊联合申报的‘智能温控 + 植物染非遗纹样’服饰,融合了三大核心优势,既保留了天然靛蓝染的环保属性,又融入了智能温控的实用功能,还通过非遗纹样传递文化内涵,已获得 3 家欧洲品牌的预订单意向;后续入围工坊将进入‘创新孵化营’,由联盟提供 AI 设计优化、市场调研等全链条支持,确保作品能快速落地量产。”
阿蕊这时为入围工坊解读孵化支持政策:“孵化营将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是产品打磨,利用 AI 工具优化设计细节,比如根据目标市场审美调整纹样比例;第二阶段是市场适配,开展小范围试销收集反馈,调整产品定价与功能配置;第三阶段是品牌对接,组织入围作品参加欧洲非遗产品博览会,” 她收集工坊反馈:“4 家入围工坊希望‘获得数字化展示支持’,3 家提出‘希望保护创新作品的知识产权’,” 她当即协调解决方案:“为每件入围作品制作元宇宙虚拟展厅,用户可线上沉浸式体验产品细节与工艺传承;联合区块链存证平台,为作品的设计方案、工艺流程生成唯一数字证书,确保知识产权不被侵权,” 现场已有 6 家入围工坊与联盟签订孵化协议,其中 2 家工坊的作品计划同步开发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
智能温控工装首批交付,口碑沉淀拓欧誉
新学员小辰在里昂物流枢纽中心,与欧洲户外品牌的物流负责人完成交付交接。他提交的交付文件包含 “每批次产品质检报告、工艺溯源记录、售后保障方案” 三大核心资料:“1800 套欧洲版智能温控工装,经第三方检测,温控精度误差≤±1℃,高温档续航平均达 9.8 小时,优于合同约定的 9 小时;针对欧洲市场的防风需求,面料防风涂层附着力达 4 级,可抵御 5 级风力,完全适配户外作业场景。” 欧洲负责人现场随机抽检 10 套产品后表示:“产品品质超出预期,尤其是非遗纹样刺绣的细节处理,让工装既实用又具文化辨识度,我们已计划将其纳入‘高端户外装备’系列推广,线上线下渠道同步上架,预计首月销量可突破 500 套。”
小辰同步汇报北美市场推进情况:“北美本地组装工厂已完成 500 套订单的组装调试,通过本地物流专线,3 天内可送达核心城市经销商;针对民用市场的简化版产品已完成市场调研,计划保留核心温控功能,将非遗纹样改为可选定制服务,定价降低 30%,瞄准年轻户外爱好者群体,” 工程师团队补充道:“首批交付后已收集到 100 + 用户体验反馈,其中 85% 的用户对续航与重量表示满意,后续将持续优化产品固件,通过 OTA 升级提升温控响应速度,” 小辰当即安排:“建立全球售后响应体系,欧洲、北美市场分别设立售后中心,承诺 48 小时内解决产品问题;同步启动‘用户共创计划’,邀请核心用户参与下一代产品的功能设计,增强品牌粘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