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二十四年六月廿五,盛夏的蝉鸣回荡在日本大阪加盟企业的车间内,双时空老艺的技术顾问正手把手指导工匠调试升级后的刺绣设备,屏幕上实时显示着 “14 针 / 厘米,误差 0.08 针 / 厘米” 的参数;与此同时,法国里昂工坊的裁剪车间里,工人正按调整后的尺寸(袖口 11cm)裁剪沙漠耐旱老布,为 500 套新工装的生产做准备;而 “老艺共生工坊” 的技术部门内,团队成员正点击鼠标,全球老艺技艺大赛线上报名通道的启动按钮随之亮起,页面瞬间涌入来自 20 个国家的工匠注册信息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完成日本加盟企业的设备改造与工艺培训,推进里昂工坊调整后工装的批量生产,正式开启全球技艺大赛报名,让日本加盟企业具备量产能力,让欧洲订单履约更贴合需求,让全球工匠便捷参与赛事,推动老艺生态实现 “生态共荣” 的全新格局。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日本改造督导”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大阪企业的刺绣车间内检查设备改造进度。他的礼服胸前别着 “老艺日产赋能” 徽章,手里捧着的《设备改造验收手册》明确核心标准:“刺绣设备需达到‘14 针 / 厘米,误差≤0.1 针 / 厘米’的精度,防蛀剂提取装置的有效成分提取率需≥90%,原料处理车间的温湿度需稳定控制在‘温度 25℃±2℃,湿度 60%±5%’,确保生产的防蛀刺绣产品符合双时空老艺标准。”“改造不是‘硬件升级’,是‘产能赋能’,” 阿海对着技术顾问与企业负责人说,“大阪企业下月试产后,要优先对接东京百货的 2000 件樱花刺绣挂件订单,我们已协调南洋原料共享库每月供应 300 公斤槟榔叶纤维,确保原料稳定供应,帮助企业快速打开本地市场。”
阿蕊这时正指导大阪工匠进行防蛀刺绣的实操训练,她拿起工匠刚完成的樱花挂件样品:“刺绣针迹很均匀,但防蛀剂浸泡时间少了 10 分钟,会导致防蛀时效从 10 个月缩短至 8 个月,” 她打开工艺流程图,“必须严格按标准浸泡 2.5 小时,浸泡后需在 30 分钟内完成刺绣,避免防蛀剂失效;另外,和纸纤维与槟榔叶纤维的混纺比例要控制在 3:7,比例失衡会影响面料的刺绣适配性。” 工匠立即按指导重新操作,半小时后完成的样品经检测,防蛀时效达 10.3 个月,符合标准。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说:“有了双时空的技术指导,我们有信心下月试产就能达到量产标准,后续还希望开发枫叶图案的秋季新品,对接日本百货的秋季采购需求。”
新学员小辰在里昂工坊的生产车间,与车间主任确认调整后工装的生产计划:“500 套工装分为 5 个批次生产,每批次 100 套,首批次今天启动裁剪,3 天后完成缝纫,5 天后进行纳米涂层处理,7 天后完成质检并打包,确保 15 天内全部交付中东油田,” 他指着尺寸调整记录,“袖口宽度从 10cm 增至 11cm 后,我们已制作 3 件样品寄给中东企业确认,对方回复‘尺寸适配,无需再调整’,现在可放心批量生产;同时,衣领的双线加固工艺要保持,确保耐磨度符合沙漠环境使用需求。” 车间主任当即安排生产:“我们会增加 2 名缝纫工人,确保按时完成生产,每批次产品都会抽样送检,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联盟平台,接受监督。”
小妍则在 “老艺共生工坊” 的技术部门,监控全球技艺大赛线上报名通道的运行情况。报名页面上,“技艺传承组” 与 “创新突破组” 的报名入口清晰可见,工匠需填写 “所属区域、擅长工艺、参赛作品简介” 等信息,上传相关资质证明;后台数据显示,通道启动 1 小时内,已有 300 名工匠完成注册,其中北欧工匠占比 30%(多报名 “极地保暖渔网” 相关项目),东南亚工匠占比 25%(多报名 “防蛀刺绣” 相关项目)。小妍对着团队成员说:“要优化报名页面的多语言适配,目前日语、法语版本的部分按钮显示异常,需在 24 小时内修复;同时,开通‘报名咨询热线’与‘在线客服’,及时解答工匠的疑问,如‘参赛作品是否需要邮寄实物’‘创新方案是否需要附带工艺图纸’等。”
上午 10 点,日本改造传来好消息 —— 大阪、京都两家加盟企业的设备改造全部通过验收,刺绣设备精度、防蛀剂提取率等指标均符合标准,技术顾问已制定完成下月的试产计划,两家企业共计划试产 500 件防蛀刺绣挂件;里昂工坊的首批次 100 套工装裁剪完成,缝纫工作有序推进,纳米涂层设备已完成调试,等待后续使用;全球技艺大赛报名通道启动 3 小时内,注册工匠突破 500 人,收到参赛作品简介 200 余份,其中不乏 “北极狐毛保暖渔网”“绿茶纤维防蛀面料” 等创新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