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二十三年六月廿八,盛夏的蝉鸣伴着机器的嗡鸣,在 “老艺共生工坊” 的评审大厅与量产车间间回荡。评审大厅内,双时空老艺人、欧洲宫廷设计师、非洲工艺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围坐桌前,手中捧着 50 份创新大赛复赛方案,“沙漠耐旱老布的纤维配比图”“极地保暖渔网的编织工艺流程图” 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量产车间外,满载抗寒抗湿复合老布的货车正依次驶离,车身上的 “全球老艺订单专线” 标识格外醒目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完成创新大赛的复赛评审,更要实现复合老布全球订单的批量交付,让筛选出的优质创新方案找到落地路径,让量产产品真正兑现全球客户的期待,构建 “创新择优选拔、产品高效交付” 的全球化老艺生态闭环。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复赛评审总监”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评审大厅的主持台前核对评审流程。他的礼服胸前别着 “老艺创新甄选” 徽章,手里捧着的《创新大赛复赛评审手册》明确核心标准:“从‘标准适配性’(是否符合双时空老艺核心参数)、‘市场潜力’(能否满足区域化需求)、‘落地可行性’(现有工坊能否快速投产)三个维度评分,每个维度满分 10 分,综合得分前 20 名的方案进入决赛,同时为每个入围方案匹配对应的加盟工坊,提前规划研发落地路径。”“评审不是‘纸上打分’,是‘创新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阿海对着评审团说,“比如中东工匠提交的‘沙漠耐旱老布’方案,其‘纤维吸水率≤5%’的指标符合双时空标准,且迪拜工坊已有红柳皮纤维加工基础,落地周期可缩短至 1 个月,这类方案就要重点关注;而北欧的‘极地保暖渔网’,虽然保暖性能突出,但需要新增专用编织设备,需评估投入产出比后再决定是否入围。”
阿蕊这时正协助评审团审核 “热带防蛀刺绣技法” 方案。方案提交者是东南亚工匠拉玛,他在方案中提出 “用当地槟榔叶纤维与老布混纺,搭配槟榔壳提取的天然防蛀剂”,阿蕊现场展示拉玛寄来的样品:“这是用该技法制作的刺绣挂件,防蛀测试显示有效期达 10 个月,远超‘≥8 个月’的标准,且槟榔叶纤维成本比椰壳纤维低 20%,特别适合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与成本敏感型市场,” 她补充道,“南洋工坊已有槟榔原料采购渠道,若该方案入围,可直接在南洋开展试产,3 个月内就能推向市场。” 评审团成员、欧洲宫廷设计师安娜点头认可:“这种结合本地原料的创新既降低成本,又保留区域特色,值得推广,我建议给‘市场潜力’维度打满分。”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负责 “复合老布全球订单交付” 的统筹工作。小辰通过全球老艺线上平台的 “订单追踪系统”,实时更新交付进度:“欧洲奢侈品品牌的 1000 米复合老布已通过海运发往马赛港,预计 7 天后抵达;中东商队的 500 米帐篷面料通过陆运直达迪拜,今日即可签收;非洲加盟工坊的 300 米防蛀面料已分装完毕,将与当地乳香树脂原料一同配送,方便工坊后续加工。” 小妍则对接物流商解决突发问题:“发往北欧的 200 米复合老布因港口罢工延误,已协调转走鹿特丹港,同时为客户提供 10% 的运费减免作为补偿,客户对解决方案表示满意,还追加了 150 米的秋季订单。”
辰时三刻,“创新大赛复赛评审启动仪式” 与 “复合老布全球订单交付仪式” 同步举行。评审大厅这边,阿海宣布评审规则后,评审团分为三组开始细致审核,每组负责 17-18 份方案,每小时召开一次小组会议,讨论争议性方案的评分;交付现场那边,阿海通过时空共鸣镜,与欧洲、中东、非洲的客户同步见证首批订单的签收 —— 迪拜商队首领穆罕默德在镜头前展开帐篷面料:“面料的抗紫外线与防潮性能比预期更好,我们的商队下个月穿越撒哈拉沙漠时就能用上,以后每年都会固定采购!” 欧洲奢侈品品牌代表索菲亚则展示了用复合老布制作的样衣:“面料的垂坠感与刺绣适配性完美,我们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将重点主推这个系列,后续订单量会提升 50%。”
启动仪式后,复赛评审进入关键阶段。评审团针对 “沙漠耐旱老布” 方案的争议点展开讨论:方案提出的 “纳米涂层防潮技术” 虽能提升耐旱性,但成本较高,阿海建议:“可先在迪拜工坊小批量试产,用‘基础款(无纳米涂层)+ 高端款(有纳米涂层)’的组合策略测试市场,基础款满足大众需求,高端款对接中东富豪商队,既控制成本,又覆盖不同客群。” 这一建议得到评审团一致认可,最终该方案以综合得分 8.6 分入围决赛。与此同时,全球订单交付传来捷报,截至中午,首批 5000 米复合老布已完成 80% 的交付,客户满意度达 98%,新增追加订单金额突破 600 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