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二十二年十二月廿五,寒冬的雪花轻落在 “老艺共生工坊” 的数字运营中心,中心大屏上的 “全球老艺原料共享库” 系统正实时刷新数据 —— 西域的红柳皮染老布库存减少 2000 米,流向巴黎与中东工坊;南洋的抗盐雾涂层新增 1000 升,等待非洲与欧洲订单调配;时空共鸣镜的另一端,巴黎、西域、南洋的工匠代表围坐在实验台前,手中拿着抗寒抗湿复合老布的样品,正讨论纤维配比的优化方案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正式启动全球老艺原料共享库的运营,更要开启跨区域创新研发项目,让协同机制从 “纸上约定” 变为 “实际效益”,为全球老艺连锁网络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原料共享库总监”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数字运营中心的指挥台前核对运营流程。他的礼服胸前别着 “全球老艺资源优化” 徽章,手里捧着的《原料共享库运营手册》明确核心功能:“实时库存管理,各工坊可在线查询原料数量、质量参数与采购成本;智能调配系统,根据订单需求、运输距离自动生成最优调配方案,如巴黎的挂毯订单优先匹配西域老布,减少中间环节;溯源追踪模块,原料从采集、加工到运输的全流程数据实时上传,确保每一批原料符合双时空标准。”“原料共享不是‘简单调货’,是‘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 阿海对着运营团队说,“比如中东工坊需要的椰壳纤维,若从南洋直接调配,运输成本比从本地采购低 15%,且南洋纤维的结节强度更高,这既能降低中东工坊的生产成本,又能发挥南洋的原料优势,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阿蕊这时正通过共享库系统,协助非洲工坊完成防蛀老布的原料申请。非洲工匠卡玛在镜头前说:“我们接到欧洲的宫廷摆件订单,需要 1000 米防蛀老布,本地原料的防蛀效果只能维持 3 个月,达不到‘≥6 个月’的标准,希望能从西域调配红柳皮染老布,再搭配南洋的防霉剂。” 阿蕊快速在系统中操作:“已为您匹配西域的 1000 米老布,防霉剂从南洋调配,系统显示老布的耐晒褪色率 8%、防霉剂的有效成分含量 90%,均符合标准,运输方案已生成,通过海运 + 陆运结合,15 天后可送达非洲工坊,所有成本与进度会实时同步到您的账户。” 卡玛激动地说:“有了共享库,我们不用再担心原料质量与采购周期,能更专注于生产与订单交付!”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负责 “跨区域创新研发” 的辅助工作。小辰整理抗寒抗湿复合老布的研发需求:“欧洲冬季寒冷潮湿,普通老布易变硬发霉;中东夏季炎热干燥,老布又容易脆裂,我们需要研发一种能适应多种气候的复合老布,核心指标是‘-15℃至 40℃环境下保持柔韧’‘防蛀防霉效果≥8 个月’。” 小妍则测试不同纤维的配比样品:“我们用 30% 的西域红柳皮纤维、50% 的南洋椰壳纤维、20% 的欧洲羊毛纤维混合编织,再涂一层南洋的抗盐雾涂层,” 她将样品放入模拟气候箱,“在 - 15℃冷冻 24 小时后,老布的断裂强度保留率 92%;在 40℃高温下放置 72 小时,柔韧性无明显下降,基本达到研发目标。”
辰时三刻,“全球老艺原料共享库运营启动仪式” 与 “跨区域创新研发启动会” 同步举行。数字运营中心这边,阿海与各外邦工坊代表共同按下 “共享库运营启动键”,大屏上的全球原料网络瞬间点亮,西域、南洋、中东、欧洲的原料节点相互连接,首笔调配订单 —— 巴黎的 2000 米西域老布、中东的 500 公斤南洋椰壳纤维同步生成;研发会场那边,阿波代表研发团队发布《抗寒抗湿复合老布研发计划》,明确分三阶段推进:1 月完成纤维配比优化,2 月开展涂层工艺测试,3 月实现小批量试产,巴黎、西域、南洋的 10 名工匠组成专项研发小组,每周通过时空共鸣镜召开进度会议。
启动仪式后,原料共享库进入高效运转阶段。运营团队针对首批调配中发现的 “运输时间长” 问题,与全球物流商合作,在中东、欧洲设立原料中转仓,将平均运输时间从 15 天缩短到 7 天;同时优化库存预警机制,当某种原料的库存低于安全线时,系统自动提醒生产工坊增加产量,避免出现断供。与此同时,跨区域研发小组也取得突破 —— 通过调整羊毛纤维的比例,复合老布的柔韧性进一步提升,在 - 20℃的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刺绣性能,达到了欧洲宫廷的高端需求标准。
午后,双时空团队召开 “共享库与研发复盘会”,确定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完善原料共享库的 “成本分摊机制”,对于跨区域调配产生的运输成本,由需求方与供应方按 7:3 的比例分摊,激励更多工坊参与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创新成果的 “转化推广机制”,抗寒抗湿复合老布研发成功后,将优先在巴黎、欧洲的加盟工坊量产,再逐步推广到中东、非洲,同时将工艺参数纳入《双时空老艺创新标准手册》,供所有加盟工坊参考。阿海在会上强调:“共享是‘基础保障’,创新是‘核心动力’,只有让资源高效流动、让技术持续突破,才能让全球老艺连锁网络保持活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