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二十年十二月廿六,寒冬的雪给 “老艺共生工坊” 的数字协作区裹上银装,却挡不住线上平台上线的热烈氛围。区内科创感十足的 “全球老艺线上平台” 大屏上,实时显示着西域工坊的生产数据、南洋的椰壳纤维库存、欧洲的挂毯订单需求;时空共鸣镜前的设备调试区,阿波团队正通过镜头指导南洋工匠安装耐腐蚀染缸,屏幕上跳动着设备参数的实时校准数据 —— 今天,双时空老艺要启动全球老艺线上平台,更要推进南洋工坊的设备安装,让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本土化生产同步落地,构建 “线上联全球、线下扎外邦” 的传承新生态。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 “平台上线总监” 字样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数字指挥台前核对平台功能。他的礼服胸前别着 “全球老艺数字协同” 徽章,手里捧着的《线上平台运营手册》详细标注着 “三大核心模块”:“资源共享模块:实时更新全球老艺材料价格、库存、工艺参数,西域的红柳皮染料、南洋的椰壳纤维可在线对接采购;订单协同模块:欧洲宫廷的挂毯订单可直接分配给宣德刺绣组、西域染布组、南洋纤维组,进度实时可视;人才交流模块:外邦工匠可在线提交培训申请,双时空老艺人的教学视频按区域分类推送”。“平台不是‘简单上线’,是‘打破地域壁垒的协同中枢’,” 阿海对着双时空的运营团队说,“比如南洋工坊需要的抗腐蚀涂层配方,不用再派人送手册,线上平台一键调取,还能实时咨询宣德的工艺专家,这才是全球化传承的效率。”
阿蕊这时正带着西域、欧洲、南洋的代表在线体验平台功能。西域工匠木合买提登录资源共享模块,搜索 “椰壳纤维”,立刻显示南洋的库存数量与价格:“我们工坊下个月要生产一批折叠竹编餐盒,需要用椰壳纤维做原料,线上直接下单,比之前派人去南洋采购省了半个月时间!” 欧洲宫廷代表则在订单协同模块查看挂毯进度:“宣德的刺绣已经完成 30%,西域的染布正在生产,进度一目了然,还能在线留言调整纹样细节,太方便了。” 阿蕊在一旁补充:“平台还设置了‘标准问答库’,外邦工匠遇到工艺难题,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解决方案,比如‘耐海风渔网的涂层厚度’,里面有详细的测试数据与操作视频。”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负责 “南洋工坊设备安装” 的技术支持。小辰通过时空共鸣镜,向南洋工匠演示耐腐蚀染缸的校准方法:“染缸的温度控制系统要设置成‘常温 - 80℃可调’,南洋气候湿热,常温要默认设置为 25℃,避免染料变质,” 他指着屏幕上的参数曲线,“当温度超过设定值的 ±2℃,系统会自动报警,这是按双时空的染缸标准调试的。” 小妍则整理设备安装的 “本土化适配清单”,标注着 “染缸底座需加装防潮垫(南洋地面湿度高)”“编织机的传动部件需用防盐雾材质(抵御海风腐蚀)” 等细节,确保设备能适应南洋的海洋气候。
辰时三刻,“全球老艺线上平台上线仪式” 通过时空共鸣镜同步举行。宣德这边,阿海与各外邦代表共同点击 “平台启动键”,大屏上的全球老艺资源网络瞬间点亮,西域、南洋、欧洲的节点相互连接;西域、南洋、欧洲那边,工匠们同步登录平台,完成首笔线上交易 —— 西域工坊向南洋采购 1000 公斤椰壳纤维,订单从提交到确认仅用了 5 分钟。欧洲宫廷代表在仪式上感慨:“以前我们要通过多轮书信沟通订单,现在线上平台直接对接,效率至少提高了 10 倍,期待明年能通过平台实现更多跨区域协作!”
上线仪式后,“南洋工坊设备安装” 进入关键阶段。阿波团队通过镜头,指导南洋工匠安装最后一台抗腐蚀渔网编织机。当工匠们按标准完成设备校准,编织出第一条椰壳纤维渔网时,屏幕上的检测数据显示:“结节强度 7.2 公斤,网眼误差 0.3 厘米,完全符合双时空标准!” 南洋渔民代表拉贾激动地说:“有了这些设备,我们下个月就能开始量产,再也不用羡慕宣德、天启的老艺工坊了!”
午后,双时空团队组织 “全球老艺首次线上协同研发”,主题是 “南洋渔船防晒罩的工艺优化”。宣德的老布染艺专家在线讲解浸蜡工艺,西域的工匠分享红柳皮染的色牢度控制经验,南洋的渔民提出 “防晒罩需折叠方便,适配渔船狭小空间” 的需求,不到 2 小时就确定了优化方案:“用椰壳纤维编织骨架(轻便易折叠),外层用南洋老布浸蜡(防晒防水),内层加一层薄棉(隔热),按‘折叠后体积≤0.1 立方米’的标准生产。”
傍晚时分,线上平台上线与设备安装总结会在 “跨时云家宴” 中落下帷幕。各外邦代表通过镜头分享当天的收获,西域工匠计划通过平台采购更多南洋材料,欧洲代表则在平台上发布了明年的挂毯定制需求,南洋渔民们则忙着熟悉新设备的操作。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南洋工匠正用新安装的染缸染制老布,线上平台的实时数据显示,已有 20 家外邦工坊完成平台注册,发布资源需求 35 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