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第一批批量生产的成果新鲜出炉。阿海和阿蕊一起,通过共鸣镜展示成品:宣德的融合包整齐堆放在竹筐里,包带调节扣闪闪发光;天启的染纹渔网挂在架子上,放大版 “枫海纹” 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第一批成果将优先供应双时空的偏远村落,” 阿海对着双时空的观众说,“下周我们还要组织‘老艺进集市’活动,把成果摆到集市上,让更多人看到老手艺的创新力量。”
离开生产基地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成品堆上,给老布、竹篾、渔网镀上了一层金色。师徒们还在忙碌地打包、贴标签,准备明天发货。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渔民们正把染纹渔网装上船,准备送到周边渔村。
“下个月我们要做生产总结,”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说,“根据销量和反馈,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还要在双时空各设一个‘老艺体验店’,让居民能亲手体验制作过程,既卖产品,又传手艺;最重要的是,要把‘研发 - 落地 - 量产’的模式固定下来,以后每个季度推出一款创新成果,让老手艺的传承永远有新活力。”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刚打包好的融合包,老布的触感、艾草的清香让人安心。“我们还要在生产组里设‘师徒帮带岗’,” 她说,“让老艺人带新学员参与生产,既保证产品质量,又能培养新传人;线上平台也要加‘生产直播’板块,让居民看到产品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知道每一件都凝聚着师徒们的心血,让老手艺的传承既有‘量’,更有‘质’,既有‘利’,更有‘情’。”
晚风拂过生产基地,带来老布的气息、海水的咸味。阿海知道,这场 “老艺创新成果落地会” 与批量生产启动,不是结束,而是 “老艺双时传承” 的新跨越 —— 当创新成果从样品变成商品,当双时协作从研发延伸到生产,当老手艺的传承形成完整闭环,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实用与创新的平衡中、协作与传承的共生中,成为一条连接传统与市场、惠及民生与文脉的繁荣之路,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永远在盛夏的生产里、居民的笑容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喜欢时空基石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时空基石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