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二年正月初一
双时守护阁前广场的年味比往年更浓 —— 数百盏 “童守传承灯” 沿石阶蜿蜒,灯面新增了《童守守护故事集》里的经典场景:有初代守护者冒雨搭共鸣镜的画面,有老工匠雪中救农具的剪影,还有小小守护者送暖冬包的笑脸。广场中央搭起了木质展台,台上整齐码放着刚装订好的《童守守护故事集》,封面用枫木纹理做底,烫金的 “双时守岁?童承薪火” 八个字在晨光中闪着暖光。
辰时刚过,四十余名小小守护者穿着统一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手捧故事集,沿着灯串走向展台。阿海走在最前面,他的礼服领口别着特制的 “故事传承徽章”,手里捧着的故事集扉页,还夹着去年暖冬行动时张奶奶送他的棉鞋图样。“大家步伐再整齐些,等会儿发布仪式上,要让双时空的居民看到我们的精神劲儿!” 他转头叮嘱身后的小伙伴,声音比去年沉稳了许多 —— 经过一年的传习带教,他已从最初的懵懂学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小导师。
阿蕊跟在阿海身边,手里拿着故事集的配套音频播放器。“等会儿发布后,我们要把音频同步到时空共鸣镜,天启的居民扫码就能听故事,” 她一边走,一边检查播放器的电量,“李爷爷特意录了‘抢救农具’的音频,说要让更多人听到老守护者的声音。”
辰时三刻,《童守守护故事集》发布仪式正式开始。双时空的居民们早早聚集在广场或共鸣镜前:宣德的老人们坐在前排长椅上,手里捧着温热的姜茶;天启的渔民们通过镜中画面,好奇地打量着展台上的故事集;还有许多孩童挤在展台旁,踮着脚想看清故事集里的插图。
墨青芜走上展台,手里拿着一本烫金封面的故事集,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双时空:“去年今日,我们见证小小守护者首次主导守岁;今年今日,我们要共同见证一份特殊的‘守护礼物’——《童守守护故事集》。它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双时空三代守护者的记忆结晶,是童守精神的文字载体。现在,有请小小守护者代表阿海、阿蕊,为故事集揭幕!”
掌声中,阿海和阿蕊走上展台,共同揭开覆盖在故事集上的红绸。红绸落下,枫木纹理的封面与烫金字体相映,台下立刻响起欢呼。阿海拿起一本故事集,对着双时空的观众说:“这本故事集里,有老守护者的热血过往,有新守者的默默坚守,还有我们小小守护者的实践故事。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藏着‘守护’二字的重量。希望它能成为双时空的‘传承课本’,让更多人懂得,守护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代代相传的行动。”
阿蕊接着说:“我们还为故事集配了音频和插图,天启的小伙伴们可以通过共鸣镜听故事、看插画。以后每年,我们都会更新故事集,把新的守护故事写进去,让它永远鲜活、永远生长。”
话音刚落,老林叔拄着枫木拐杖,慢慢走上展台。他接过阿海递来的故事集,翻开 “初代守护篇”,指着冒雨搭共鸣镜的插图,声音带着岁月的厚重:“看到这张图,我就想起当年的场景 —— 雨水打在脸上生疼,可没人愿意退,因为我们知道,这面镜子连着双时空的情谊。现在,孩子们把这些故事写下来、画出来,就是把‘守护’二字刻进了心里。我老了,但看到你们,就知道双时空的守护,永远不会断!”
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镜中天启的渔民长老也对着镜头高声说:“天启的孩子们要好好读这本故事集,把宣德老守护者的精神学回去,把双时空的互助情谊传下去!”
发布仪式后,广场上开启了 “故事互动区”。小小守护者们分成十组,每组围坐一圈,给居民们读故事、讲背后的细节。阿海带着阿帆,给围坐的老人们读 “张奶奶与共鸣镜” 的章节:“当年暴雨过后,张奶奶带着全村人,给守护者们送姜汤,还把家里的木头捐出来修镜架……” 阿帆不时补充:“我去年暖冬时问过奶奶,她说那时候虽然苦,但看到共鸣镜亮起来,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老人们听得入神,有的还悄悄抹了抹眼角。
阿蕊则带着天启的小宇,在 “音频体验区” 帮居民们操作播放器。“您扫码后点这个‘老工匠故事’,就能听到李爷爷的声音,” 她耐心地教一位老奶奶操作,“这里还有字幕,您要是看不清,也能看文字。” 老奶奶戴上老花镜,听着李爷爷讲述雪中救农具的故事,忍不住说:“这故事听得我心里暖烘烘的,以后要让我孙子也好好读。”
午后,发布仪式进入高潮 ——“故事集入阁” 环节。阿海、阿蕊带着十名小小守护者,捧着精装版《童守守护故事集》,走进传世阁 “童守专区”。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故事集放进特制的玻璃展柜,旁边摆放着去年的秋收手账、暖冬贺卡,还有今年新添的故事集音频播放器。老林叔和天启的渔民长老一起,为展柜贴上封条,封条上写着 “宣德十二年?童守书成?代代相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