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暖冬包配送和故事记录基本完成。小守护者们陆续回到传习院,围坐在暖炉旁,分享自己的收获。阿海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记录说:“张奶奶讲的初代守护者搭共鸣镜的故事太感人了,我还画了当时的场景,以后可以放进故事集里,让新学员们看看当年的守护者有多勇敢。”
阿帆也举起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贴着一张他和张奶奶的合影:“我给奶奶拍了照片,还让她在故事后面签了名,这样故事就更真实了!奶奶还说,以后我们遇到不懂的守护故事,随时可以去问她。”
阿蕊看着大家的笔记本,笑着说:“现在我们有了老守护者的故事,接下来要把这些故事整理成册,还要配上我们画的插图,做成一本彩色的《童守守护故事集》。明年春天传习班开班时,我们就把故事集发给新学员,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双时空的守护历史。”
小宇立刻提议:“我们还可以把故事录成音频,放在时空共鸣镜里,天启的新学员也能听到,这样双时空的孩子都能了解守护故事!”
傍晚时分,小守护者们开始整理《童守守护故事集》的初稿。传习院的长桌上铺满了笔记本和画纸,有的小守护者负责打字记录,有的负责绘制插图,有的负责校对文字,暖炉里的炭火 “噼啪” 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阿海负责整理 “初代守护篇”,他把张奶奶讲的搭共鸣镜故事和其他老守护者讲的开垦共享田故事放在一起,还在旁边画了一张 “双时守护时间轴”,标注出重要的守护事件。
阿蕊则负责 “技能传承篇”,她把李爷爷讲的抢救农具故事和其他老工匠讲的工具改进故事整理出来,还配上了不同年代农具的对比图,从初代的简易镰刀到现在的多功能工具,一目了然。小宇负责 “双时互助篇”,他把天启渔民长老讲的台风天互救故事和宣德老人们讲的物资互助故事放在一起,还贴上了双时空居民互相帮助的照片。
夜幕降临,《童守守护故事集》的初稿终于完成。小守护者们捧着厚厚的初稿,脸上满是自豪。阿海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双时守护,薪火相传;童守接力,温暖永远。” 他对着大家说:“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第一本故事集,以后每年我们都要更新,加入新的守护故事,让它成为双时空最珍贵的守护记忆。”
离开传习院时,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雪地上,像铺了一层银。小守护者们拉着彼此的手,哼着《双时和鸣曲》,手里捧着刚完成的故事集初稿,脚步轻快地往回走。阿海看着身边的阿蕊和小宇,心里满是感慨 —— 从春种传习到夏耘考核,从秋收宴庆到暖冬行动,小守护者们不仅用行动传递温暖,更用文字记录守护记忆,让双时空的守护精神有了更坚实的传承载体。
“明年冬天,我们要把暖冬行动扩展到双时空更多地方,还要邀请新学员一起参与故事记录,” 阿海说,“我们还要把《童守守护故事集》做成绘本,送给双时空的幼儿园,让更小的孩子也能了解守护故事,从小种下守护的种子。”
阿蕊点点头,望向远处的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传习院也亮着灯,小宇的小伙伴们正忙着整理收集到的海边守护故事,笔记本上画满了渔船和海浪的图案。“还要和天启的传习班一起,举办‘双时守护故事分享会’,让老守护者和小守护者们一起讲故事,” 阿蕊说,“这样不仅能让故事更生动,还能让双时空的守护情谊越来越深,让守护的精神永远流传。”
晚风拂过传习院,带来暖炉的炭火香和孩子们的笑声。阿海知道,这场暖冬行动和故事集编撰,不是结束,而是 “童守传习” 的新维度 —— 当小守护者们从 “温暖传递者” 变成 “记忆记录者”,从 “技能传承者” 变成 “精神守护者”,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孩童的手中,沉淀下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枫山与蓝海的情谊,永远在冬日的温暖里、故事的传承中,代代相依,岁岁绵长。
喜欢时空基石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时空基石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