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一年九月廿三,深秋的风掠过双时共享田,把稻穗吹得翻起金色的浪。田埂上插着的 “童守秋收” 旗帜猎猎作响,四十余名小小守护者分成六组,正围着阿海和阿蕊领取任务 ,今天不仅是传习班的秋收实战日,还要筹备首届 “双时童守丰收宴”,将共享田的新粮新菜加工成特色美食,通过时空共鸣镜,让双时空的居民共享丰收喜悦。
辰时刚过,阿海就带着资深小导师们来到共享田。他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腰间别着两把小镰刀 ,一把是自己常用的,另一把是特意给阿帆准备的,刀把上缠着防滑的枫丝绳。“大家注意,收割时要留三寸稻茬,方便明年春耕,” 阿海举起镰刀示范,刀刃在晨光中闪着亮,“新学员跟着资深导师一组,先学割稻,再练脱粒,千万别着急,安全第一。”
阿蕊则蹲在田边,给大家分发 “秋收实战手册”。手册里不仅有收割步骤图,还标注了不同作物的采收时间 ,“玉米要等到须子发黑,番茄要选红透的,黄瓜别等太老,” 她指着手册上的标注,特意叮嘱新学员,“今天收的作物,一部分要做成丰收宴的食材,大家采收时要挑最饱满、最新鲜的,让双时空的长辈们尝到最好的味道。”
阿帆站在新学员队伍里,手里攥着阿海送的小镰刀,眼神里满是期待。三个月前夏耘考核时,他还需要阿海手把手教煮艾草水,如今已能熟练握稳镰刀。“阿海哥,我能先试试割稻吗?” 他举起镰刀,声音里带着自信,“我在家练过好几次,爷爷说我割稻的姿势越来越标准了。”
阿海笑着点头,拉着阿帆走到一株稻穗前:“你看,握住稻秆中部,镰刀贴着地面斜着下刀,动作要快但别慌,跟着我一起做。” 两人同时弯腰,镰刀 “唰” 地划过稻秆,金黄的稻穗应声落地。阿帆看着自己割下的第一束稻穗,兴奋地举起来:“阿海哥!我做到了!这稻穗好沉,肯定能打出好多米!”
辰时三刻,秋收实战正式开始。阿海带的组负责旱稻收割,新学员们跟着他的动作,慢慢找到节奏。有个叫小墨的宣德男孩,一开始总把稻穗割散,阿海就握着他的手,一遍遍地教:“手腕放松,顺着稻秆的长势走,你看,这样是不是就顺了?” 小墨练了几次,终于能完整割下一束稻穗,脸上立刻露出笑容。
另一边,阿蕊带的组在蔬菜区采收。天启的新学员阿泽正踮着脚摘玉米,他一手握住玉米棒,一手往下掰,“啪” 的一声,玉米就摘了下来。“阿蕊姐,你看这玉米,颗粒好饱满!” 阿泽举着玉米跑过来,玉米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我们天启的玉米都是煮着吃,宣德有什么不一样的做法吗?”
阿蕊笑着接过玉米:“我们可以做玉米饼,还能把玉米粒剥下来,和新米一起煮成‘双时丰收粥’,加点天启的海带,味道肯定特别香。” 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食谱,上面记着好几种作物的创新做法,都是小导师们一起商量出来的。
午后,秋收进入脱粒环节。共享田旁的脱粒机旁排起了队,阿海和小宇负责操作机器,其他小守护者们则忙着把割好的稻穗递过去。金黄的稻粒从机器里流出来,落在铺好的布上,像一堆堆碎金子。阿帆蹲在布旁,小心翼翼地把散落的稻粒归拢到一起:“这些都是我们辛苦割的稻子,一颗都不能浪费。”
阿蕊则带着另一组小守护者,在传习院的临时厨房里忙碌。她们把刚摘的番茄切成块,和新收的大米一起放进锅里,煮起了 “番茄新米粥”;又把玉米剥成粒,和天启送来的海带一起,做成了 “海带玉米汤”。厨房里飘着食物的香气,引得路过的老守护者们忍不住探头:“蕊丫头,你们做的是什么呀?闻着这么香!”
“王阿婆,这是我们准备的丰收宴菜品,” 阿蕊笑着回答,“晚上您一定要来,尝尝我们种的新粮新菜!”
傍晚时分,秋收实战基本完成。小守护者们开始统计收成:旱稻收了八十多担,玉米五十多穗,番茄、黄瓜装满了二十多个竹筐。“比去年多收了三成!” 阿海拿着统计册,兴奋地对大家说,“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今晚的丰收宴,肯定能让双时空的居民们吃个饱、吃个好!”
接下来是 “双时丰收宴” 的筹备。传习院的院子里搭起了临时灶台,时空共鸣镜被调整到最佳角度,镜中天启的传习院也在同步准备 ,天启的小守护者们正把刚晒好的鱼干、海带泡发,准备做 “海带鱼汤”“鱼干炒饭”。
阿海和阿蕊一起,通过共鸣镜与天启的小导师沟通:“我们这边准备了番茄新米粥、海带玉米汤,你们那边有什么特色菜?” 镜那头的天启小导师阿溪立刻回答:“我们准备了海带鱼汤和鱼干炒饭,还煮了玉米糖水,都是用共享田的玉米和海边的鱼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