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看着奏报,指尖划过案上的“赶龙图”。图上标注的二十四条主龙脉,已有十九条被成功引入中原,剩下的五条也在国运加持下稳步推进。他能感觉到,随着龙脉气脉的汇聚,长安上空的气运金龙越来越凝实,龙鳞上甚至能看到各地的山川纹理——那是帝国疆域的缩影。
这日,李砚在聚贤馆召见了几位擅长“望气”的异士。他们中有印度的瑜伽士,能通过冥想与国运共鸣;有欧洲的星象师,能从星辰轨迹中解读国运的变化;还有美洲的巫医,能用图腾柱承载国运的气息。
“陛下的气运金龙,已隐隐有‘九五之尊’的气象。”瑜伽士双手合十,语气恭敬,“龙首枕中原,龙尾扫四海,龙爪握江山,这是亘古未有的盛景。”
星象师则呈上一幅星图:“启明星旁的‘帝星’越来越亮,周围的‘辅星’也连成一片,这正是国运鼎盛的征兆。若能让最后五条龙脉顺利归位,帝星将与紫微星相合,大秦的气运至少能延续千年。”
李砚没有说话,只是将一丝国运注入他们面前的茶杯。清水里立刻浮现出金龙虚影,绕着杯壁盘旋一周,化作点点金光融入水中。异士们饮下茶水,纷纷露出惊叹之色——他们能感觉到,一股温和的力量流遍全身,之前因解读气运而耗损的精神瞬间补足。
“你们也为引龙脉出过力,这是你们应得的。”李砚淡淡道。他知道,国运不是他一个人的,是整个帝国的财富,既要用在关键处,也要惠及有功者。
随着最后五条龙脉的逼近,中原大地的变化愈发显着。关中平原的粮仓堆成了山,江南的丝绸产量翻了番,北方的牧场多了十万匹骏马,连西域的商队都比往年多了三成。百姓们走在街上,都觉得浑身有劲,连孩童的啼哭声都比以前响亮几分——这便是龙脉气脉与国运交织,滋养万物的效果。
清虚道长带着术士们,在黄河入海口设下了最后一道“锁龙阵”。阵眼用的是块巨大的龙涎玉,上面刻满了李砚的龙形秘纹,周围环绕着八十一颗用国运符浸泡过的青铜珠。当最后一条龙脉气脉抵达时,阵眼突然爆发出万丈金光,将银白色的气脉牢牢锁住,最终汇入中原的地脉网络。
那一刻,长安上空的气运金龙发出一声震彻天地的龙吟,龙身暴涨百丈,龙鳞上的山川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整个大秦的疆域都映在了龙身上。李砚站在观星台,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脊柱秘纹与金龙完全共鸣,与中原的龙脉彻底相融——他成了连接国运、龙脉与万灵的中枢。
“陛下,天下龙脉皆归中原!”清虚道长带着术士们跪在观星台下,声音里满是激动与疲惫,“从今往后,中原底蕴深厚,纵使四海皆失,亦可凭此东山再起!”
李砚望着下方跪拜的人群,望着长安上空盘旋的气运金龙,心中一片澄澈。他终于明白,为何那些术士愿意用寿命去“赶龙”,为何国运加持能让他们重焕生机——这不是为了某个人的长生,而是为了一个文明的延续。
佛家讲究“来世”,道家追求“现世”。他选择道教,扶持那些能梳理龙脉、凝聚国运的术士,不是因为迷信,而是因为他们能实实在在地为这片土地、这群百姓做事。
夕阳的光芒洒在气运金龙身上,将整个长安染成金色。李砚伸出手,金龙低下头,用额头轻轻蹭了蹭他的指尖。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有龙脉为基,有国运为护,有万灵为伴,大秦的故事,将在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直到万寿无疆。
喜欢逃荒是不可能的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逃荒是不可能的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