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罪名?现成的就有。他屡次三番质疑监军决策,在公开场合顶撞于咱家,这不是‘轻慢钦差,藐视天威’,是什么?他处处为董山张目,阻挠进剿,言辞间多有为夷狄开脱之嫌,这不是‘处置边事不当,有失国体’,又是什么?”
陈钺恍然大悟,拍案叫绝:“公公高见!句句切中要害!卑职这就去安排,联络军中几位得力将领,联名上奏,弹劾马文升!定要让他知道,这辽东,究竟是谁说了算!”
一场针对马文升的阴谋,就在这密室的烛光下,迅速酝酿成型。
数日后,一份由辽东巡抚陈钺领衔,多位“深受马文升压制、对其举措深感不满”的将领联名签署的弹劾奏章,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直送北京。奏章中,罗织了马文升“刚愎自用,轻慢监军”、“处置边事一味姑息,举措失当”、“散布消极言论,动摇军心”等数条罪状,言辞凿凿,仿佛马文升已是十恶不赦的边关罪人。
与此同时,汪直也亲自修书一封,密奏皇帝。在信中,他并未过多描述具体冲突,而是着重强调马文升如何“倚老卖老,固执己见”,“无视陛下钦差权威”,“其保守策略,恐贻误战机,纵容边患”,字里行间暗示马文升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他代表皇帝行使监军职权、稳定辽东大局。
紫禁城内,朱见深几乎同时收到了这两份来自辽东的奏报。他本就对马文升这类喜欢直言强谏的文臣有些头疼,加之对汪直的绝对信任,看到陈钺等人的联名弹劾和汪直密奏中“影响大局”的暗示,心中顿时对马文升产生了极大的恶感。
“这个马文升!朕派他去协调边事,他却去与汪直作对!干扰监军,岂非视朕之权威如无物?”朱见深怒气冲冲地对怀恩说道,“边关正在用人之际,岂容他如此不识大体!”
怀恩张了张嘴,想为马文升分辨几句,但看到皇帝盛怒的神情,知道此时进言非但无用,反而可能引火烧身,只得将话咽了回去,默默垂首。
很快,一道圣旨传出:
“兵部侍郎马文升,巡抚辽东,不能协和文武,轻慢钦差,处置边事多有不当,深负朕望。着革去侍郎之职,贬为重庆卫戍守,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辽阳城外,寒风萧瑟。马文升接到了这纸贬谪的诏书,他跪在冰冷的土地上,听完宣旨太监毫无感情的声音,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深深叩首:“臣……领旨谢恩。”
没有辩解,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与悲凉。他站起身,拍了拍官袍上的尘土,看了一眼不远处站在仪仗之下、面无表情的汪直,又看了看旁边难掩得意之色的陈钺,什么也没说,只带着一名老仆,几箱书籍,踏上了南下的漫漫长路。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太监秘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