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何事?”韦瑛走到他面前,将那份杨晔的供状副本在他眼前一晃,“你的好侄儿杨晔已经招了!他侵吞的军饷,可是有你一份!说吧,他给你的那些银子,你都拿去打点谁了?是你们兵部的某位堂官,还是都察院的某位御史?”
杨士伟脑子“嗡”的一声,几乎晕厥。他与杨晔关系疏远,何曾收过什么银子?!这分明是诬陷!“胡说八道!我从未收过杨晔一分一毫!你们这是诬陷!”
“诬陷?”韦瑛冷笑,“到了西厂,自有分晓!带走!”
如狼似虎的番役上前,不由分说,锁链哗啦一声就套在了杨士伟的脖子上,当着众多同僚的面,将他如同囚犯般拖出了兵部衙署。沿途所过,各衙官吏皆面露惊惧,噤若寒蝉。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遍朝堂。建宁卫指挥杨晔案,竟然牵扯到了兵部官员!而且是以如此粗暴直接的方式拿人!
这还没完。紧接着,福建都指挥使司的张鹏在任所被西厂派去的缇骑锁拿;京城之中,几名被杨晔在混乱中提及的中低层官员,如刑部郎中王昶、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郭旻等人,也相继被西厂番役从家中或衙署带走。
一时间,北京城上空乌云密布,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那份疯狂供状牵连的会不会是自己。官员们相见,不敢多言,只以目示意,眼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都察院的御史们愤怒不已,纷纷起草奏章,弹劾西厂“罗织罪网,荼毒忠良”,然而奏章送入宫中,却如同石沉大海。
皇帝朱见深看着汪直呈报的“案件进展”,看着那一个个被牵扯进来的官员名字,眉头紧锁。他并非毫无疑虑,但汪直在报告中言之凿凿,声称杨晔案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庞大的“贪腐网络”和“阴谋集团”,这深深触动了他对官僚集团的不信任神经。他最终选择了默许,甚至隐隐期待西厂能真的挖出些惊人的“隐弊”。
有了皇帝的默许,汪直更加肆无忌惮。西厂的牢房很快人满为患。拷问日夜不停,惨叫声在夜色中隐约可闻。在酷刑和诱供之下,新的“口供”不断产生,如同滚雪球一般,又将更多或有关或无关的名字卷入其中。案件范围从最初的“侵吞军饷”,逐渐扩大到“勾结倭寇”、“窥探朝政”、“诽谤君上”等骇人听闻的罪名。
朝野震动,腥风血雨笼罩着大明朝堂。而这股由韦瑛点燃,由汪直亲手扇动的邪火,正以失控的速度,猛烈燃烧起来。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太监秘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