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心中一动。司礼监太监王瑾是宫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能得他赏识,意义非凡。
“曹兄弟说笑了,我这样的微末之人,怎会入王公公的法眼?”
“王兄不必过谦。”曹吉祥压低声音,“王公公说了,内书堂结业后,想调你去司礼监当差。”
这消息让王振欣喜若狂,但他表面上仍保持平静:“若真有此事,还要多谢曹兄弟美言。”
“好说好说。”曹吉祥笑道,“以后在司礼监,还要王兄多多照应。”
王振明白,这是曹吉祥在向他示好。御马监虽然掌管军马,但比起司礼监的权势,还是差了一截。
当晚,王振特意去拜访了刘永诚。刘永诚在尚膳监当差,经常能接触到各宫的大太监。
“刘兄,今日曹吉祥说,王公公有意思调我去司礼监。”王振试探着说。
刘永诚眯着眼笑了笑:“这是好事啊。不过王兄可知,司礼监如今也是派系林立。王公公虽然权势不小,但上面还有范公公、金公公等人。”
王振会意,立即取出一锭银子:“还请刘兄指点。”
刘永诚不动声色地收起银子:“范公公喜欢字画,金公公好茶。王兄若是有心,不妨从这两处着手。”
接下来的日子,王振更加用心经营人脉。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几幅不错的字画,通过刘永诚送给范宏;又托曹吉祥弄到上好的龙井茶,送给金英。
这些投资很快有了回报。一次内书堂月考后,范宏特意来视察,当着众人的面称赞王振的文章“有经世之才”。
而金英更是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向宣宗提起了内书堂中“有几个可造之材”。
宣德二年春,内书堂举行结业考试。这次的题目是“论靖难之役”,极为敏感。
王振仔细斟酌后写道:“...成祖皇帝奉天靖难,实为不得已而为之。建文信用奸佞,迫害宗室,天下离心。成祖顺天应人,拨乱反正,实为社稷之幸...然后世当以此为鉴,亲贤臣,远小人,方为治国之道...”
他巧妙地为永乐帝的篡位正名,又暗示宣宗应当吸取教训,亲近贤臣。这个“贤臣”,自然包括他们这些读过书的太监。
文章交上去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说宣宗亲自阅看了这篇文章,还向身边的太监询问王振的来历。
结业典礼上,周叙宣布了成绩。王振名列第一,被授予“内书堂优等”的称号。
更让他惊喜的是,典礼结束后,司礼监派人传来消息:调王振入司礼监,任随堂太监。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宫廷。一个入宫不过三年的太监,竟能直接进入司礼监,这是极为罕见的。
当晚,王振在住处设宴,邀请了曹吉祥、刘永诚等几位交好的太监。
“恭喜王兄高升!”曹吉祥举杯道,“以后在司礼监,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
“曹兄弟说的哪里话。”王振笑道,“若非各位兄弟相助,王某哪有今日。”
酒过三巡,刘永诚压低声音说:“王兄可知,这次你能进司礼监,除了王公公举荐,还有一个人在背后出了力。”
“哦?是谁?”
“乾清宫的范公公。”刘永诚说,“他看了你的文章,十分欣赏。”
王振心中了然。范宏是宣宗身边的亲信太监,能得他赏识,意义重大。
送走客人后,王振独自站在院中。春夜的微风拂面,带来阵阵花香。他望着乾清宫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野心。
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已是二更天。王振转身回屋,点亮油灯,开始研读《资治通鉴》。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大明太监秘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