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5)
朱厚照:“大伙都出来接着听故事咯,别在群里潜水啦,我知道你们都在呢!”
朱祁镇:“你这架势,怕不是雪姨上身了吧?”
朱厚熜:“堂兄今天还挺积极呀。”
朱厚照:“你给我闭嘴!”
朱祁镇:“嘿,这是我的台词啊!”
朱厚照:“你的台词?难不成上面刻着你的名字了?”
朱祁钰:“说得好!”
朱祁镇:“祁钰,咱俩可是亲兄弟,你咋帮他说话?”
秦良玉:“别吵吵啦,还是接着听故事吧。”
徐达:“再吵下去,小心大哥发火哟!”
朱元璋:“天德,你说啥呢?我啥时候发火了?”
徐达:“那倒没有,大哥,你们继续讲。”
朱元璋:“当时我在宫里专门弄了个大本堂,里面藏了各种各样古今图书,还让那些有名的大儒轮流给标儿和其他王爷们上课,另外挑了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有才的年轻人陪着一起学习。”
朱厚照:“啥?张杰?是不是唱《逆战》那个,谢娜老公?”
朱标:“你呀,娱乐新闻看多了,这只是重名罢了。”
朱厚熜:“我这堂兄对别的事没啥兴趣,就对这些八卦感兴趣,不然哪来的龙凤店传说呢。”
朱厚照:“堂弟,你闭嘴吧!”
朱允炆:“正德,你也消停会儿,别打扰皇爷爷讲故事。”
朱元璋:“就是,这只是重名。你们别忘了,修南京皇宫时候,还有叫刘德华的呢。”
秦良玉:“洪武皇上您接着说。”
朱元璋:“在教学时,我对标儿的一言一行,都要求按礼法来。我还经常请大家吃饭,一起作诗,讨论古今之事。
我还专门跟教标儿和王爷们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以后可是要治国理政的,教育的关键是要让他们心正,心正了,啥事都好办;心要是不正,各种欲望就会冒出来,那可不行。
你们得用实实在在的学问教他们,别学那些普通文人,光知道记诵诗词文章,一点用都没有。”
朱标:“爸爸除了让我学习儒家经典外,又特意选了一批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让梁贞、王仪当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做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还有古代成败的事迹,民间耕种收获这些事’,天天讲给我听。”
朱元璋:“我也常拿自己的经历来教导标儿,让他明白创业有多难,守业又有多艰辛。
标儿虽然生在富贵之家,但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毛病。
标儿长大后,温文尔雅,善良仁爱,对人热情周到,很有读书人的风范,而且还特别虚心好学,对宋濂他们,开口就叫师父。”
朱标:“后来宋师父,就是宋濂,他们家被胡惟庸案牵连进去,爸爸想处死宋师父,我和母亲拼命求情,宋师父才保住了一条命。”
马秀英:“可不是嘛,当时我就跟重八说,宋先生可是标儿的恩师,哪能说杀就杀呀。”
朱元璋:“唉,我也是当时气糊涂了,胡惟庸那案子牵扯的人实在太多了。”
朱棣:“大哥这心也太软了,胡惟庸案可是大事,宋濂和胡惟庸有牵连,怎么能轻易放过。”
朱元璋:“Judy,你懂啥!标儿重情重义,宋濂教了他那么多年,师徒情分在呢。再说了,标儿和你母后都极力保他,我总得给他们个面子吧。”
朱厚照:“哇哦,原来太祖爷也有这么‘宠老婆疼儿子’的时候呀,看来猛男也有柔情的一面呢。”
朱元璋:“你小子别贫嘴!这可不是宠老婆疼儿子,是标儿说的在理,宋濂虽然涉案,但罪不至死。”
朱允炆:“皇爷爷圣明,爸爸和皇奶奶求情也是出于仁义。宋濂先生是大才子,教导爸爸多年,对大明的文化传承也有功劳。”
朱祁镇:“啧啧,建文这话我爱听,看来有时候仁义还真能救命。不像我……(突然闭嘴)”
朱祁钰:“哥,你就别在这感慨了,说多错多。”
秦良玉:“各位,咱别打断,让洪武皇上和懿文太子接着说。”
朱标:“1371年,洪武四年四月,我和常氏结婚啦。
1374年,洪武七年,我的大儿子朱雄英出生。
1377年,洪武十年二儿子朱允炆出生。”
朱标:“这一年我二十二岁,爸爸看我年纪也不小了,就吩咐以后所有政事都先让我处理,然后再上奏给他。这是想让我‘每天接触大臣,处理各部门的事务汇报,锻炼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
朱元璋:“我当时就告诫标儿,我让你每天和大臣们见面,处理和批阅各衙门的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要点:
一个是仁,有仁爱之心才不会疏忽残暴。
一个是明,能明辨是非才不会被奸臣迷惑。
一个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沉迷于安逸;还有一个是断,有决断力,才不会被条文法规束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