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5)
朱厚照:“@朱允炆 建文,接着讲讲你的故事呗,说说你上台追尊、封官之后又干了啥?”
朱允炆:“1398年末,我刚即位那几个月,就在琢磨怎么给自己多揽点权,顺便削弱一下各位叔叔的权力。
我就找了些或真或假的罪名,对那些势力小、实力弱的藩王先下手为强。周王朱橚(同“素”音。多音字,还可以叫“区”音)第一个倒霉,紧接着另外四个王爷也跟着遭殃: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同“福”音,另外也可以叫“富”音,人名为“福”音),还有岷王朱楩(pian第二声,没有相似音调字)。
一年之内,五个厉害的藩王就被我给废了,这时候,四叔燕王就成了我下一个目标。朝廷都知道他是最难搞的对手,所以行动起来那可得小心翼翼。”
朱高炽:“可您这么一小心,不就给我爸留出时间集结部队、做准备了嘛。”
朱允炆:“我这不是想稳扎稳打嘛,总不能一上来就把事儿做得太绝,让天下人觉得我刻薄没情义。哪知道就这么一谨慎,被你爸钻了空子。”
朱棣:“这就叫兵不厌诈,你那点小九九,我还能不清楚?”
方孝孺:“燕王,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明明就是你心里打着皇位主意,建文皇上心地善良,才会这么做。”
朱棣:“你这个老学究懂啥,这天下本来就是给有能力的人坐的,我为大明立下多少功劳,哪点比不上允炆侄儿?”
秦良玉:“我特好奇,建文皇上您是咋削藩的?”
朱允炆:“我呀,先是听了黄子澄的主意,拿我周叔开刀。正好我那堂弟朱有爋(同:“勋”音,也叫“训”音)跑来告发他谋反,我就派李景隆去把我周叔一家抓起来,贬成老百姓,送去云南了。”
徐达:“哟呵,这理由也算说得过去。那后来呢,其他几个王爷又是咋回事?”
朱允炆:“后来,我派人扮成卖木材的商人,把武器藏在木材里,到了齐、湘、代三位王叔的封地,突然把王府给包围,把权力给夺了。”
戚继光:“这招瞒天过海用得挺妙啊,只可惜……”
朱允炆:“可惜湘王他性子太烈,觉得被包围是奇耻大辱,带着全家一把火把自己给烧死了。我本来也不想这样啊。”
朱厚照:“唉,这确实没想到,好好一个王爷,咋就想不开呢。”
朱允炆:“我也没办法呀。后来又过了俩月,把岷王也给废了,送去漳州。”
秦良玉:“建文这些做得还行,那你接着讲。按理说,可以解决燕王……”
秦良玉撤回一条信息
朱棣:“秦将军,撤回啥呢,我可瞧见了。”
马秀英:“我看谁敢动良玉妹子?允炆,你接着说。”
朱允炆:“咳咳,我接着说。本来呢,我都安排好了,派张昺(同“饼”音)做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做都指挥使,去盯着四叔,还让他们瞅准机会把四叔给拿下。”
朱棣:“可惜呀可惜,那张信是我的人,他把你们的计划全跟我说了。”
方孝孺:“你瞧瞧,这就是有内奸的后果,要是没有张信这个叛徒,燕王你哪有机会?”
朱棣:“方孝孺,要不是我早有防备,还真可能被你们算计了。”
徐达:“建文,你这安排其实还行,就是运气差点,碰到个叛徒。”
朱允炆:“是啊,谁能想到张信这小子不靠谱。然后我就又让李景隆去收缴四叔的护卫,还调走四叔手下的一些将领。”
戚继光:“建文皇上这是一步步在削弱燕王的力量啊,只可惜还是没成功。”
朱允炆:“谁说不是呢。我还把四叔的几个儿子扣在京城当人质,想着他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朱高炽:“但我那几个兄弟后来还是被放回去了,您咋解释?”
朱允炆:“还不是因为我一时心软,听了别人的话,觉得一直扣着他们也不是个事儿,就放回去了。现在想想,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于谦:“唉,这步棋确实走错了,简直就是放虎归山啊。”
朱棣:“我那几个儿子一回来,我就没啥好顾虑的,直接起兵‘靖难’。”
朱厚照:“哇哦,终于到靖难啦,快讲讲,靖难的时候有没有啥好玩的事儿?”
马秀英:“厚照你就知道好玩,这可是关系到大明江山的大事。”
朱元璋:“@朱佑樘 你回去好好揍他@朱厚照”
朱棣:“刚开始的时候,我兵力上可不占优势。我就十万人马,除了北京这块封地,其他地儿我都控制不了。
可南京,也就是当年的应天府,建文侄儿那边有一支三倍于我的常备军,还掌控着全国的经济,而且已经把好几个藩国给废除了。”
朱高炽:“但我爸的领导能力那可不是盖的,军队素质也高,允炆可比不了。随着战争时间拉长,允炆朝廷指挥不行、兵力不强、内部还松散,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最后节节败退,好多将领都投降我爸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