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4)
朱由校:“家人们,皇家出品的儿童摇摇椅闪亮登场!
你没听错,不要2800,不要1800,就连998都不要,只要188!
没错,只要188!188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了这摇摇椅,宝宝想坐多久就坐多久。
这可是皇家制作,坐上去那叫一个有面子。想下单的赶紧来京城找我朱由校哈。”
朱由检:“皇兄,你居然在群里打起广告来了?”
朱由校:“皇弟,哥哥这是在给你赚钱呢。”
朱元璋:“@朱由校 你瞅瞅你搞的都是啥名堂,皇家的脸都快被你丢光了!成天不务正业,就知道捣鼓这些小玩意儿,还在群里打广告,像什么话!”
朱由校:“太祖爷,时代变了,咱这摇摇椅可好用了,还能赚钱给咱老朱家增加收入呢,咋就丢皇家脸了嘛。”
朱棣:“你小子不好好治理国家,净整这些歪门邪道。有这闲功夫,咋不学学你成祖爷我,开疆拓土,那才是皇家该干的正事。”
朱由校:“成祖爷,您打仗多累呀,我这做摇摇椅轻轻松松就能赚钱,不也挺好嘛。”
海瑞:“一言一行都得符合身份呐,@朱由校 天启皇上,您身为天子,应该以天下为重,咋能公然在群里卖东西,太失体统了!”
朱由校被禁言一小时……
秦良玉:“还有这功能?行,那让@于谦 于大人接着说吧。”
朱祁镇:“我先来吧。我正统初期,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他们都挺看重于谦。于谦奏请的事儿,早上递奏章,晚上就批准了,这些可都是‘三杨’办的。”
朱祁钰:“哥,你那时候还小呢,你咋知道这些?”
朱祁镇:“这还用问?当然是太后告诉我的呗。”
朱祁钰:“那我也说说。等到‘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开始掌权,那家伙作威作福,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简直肆无忌惮。
百官大臣都争着给他送金子讨好他。每次朝会的时候,去见王振的人,起码得送白银一百两;要是能送一千两白银,才能被招待吃顿饭,吃得醉饱了再回去。”
朱允炆:“这风气也太差劲了吧,想我在位的时候,一心推行仁政,哪能容忍这种乱七八糟的事儿。”
朱标:“允炆啊,你这人是仁厚,可这朝堂局势复杂得很呐。像你几位皇叔在位的时候,也都有各自的难处。”
朱由检:“哎,我在位的时候,内忧外患的,想整治这贪腐的风气,结果也是有心无力。”
朱聿键:“@朱由检 你别光抱怨,咱们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别光在这儿唉声叹气的。”
海瑞:“诸位皇上,不管局势咋样,当官的就得清廉,这可是从古到今都不变的道理。像王振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大明的蛀虫。”
戚继光:“没错,海大人说得太对了。边疆将士在外面拼死拼活打仗,这些蛀虫却在朝堂上贪污腐败,真气人!”
马秀英:“孩子们呐,咱们老朱家打下这天下不容易,可不能让这些小人把根基给毁了。”
徐达:“大嫂说得对,想当年我跟着大哥打天下,出生入死的,不就是为了让大明江山稳稳当当的嘛。”
朱祁镇:“哎,都怪我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轻信了王振,才搞出土木堡之变,我真是后悔死了。”
朱祁钰:“哥,事儿都过去了,说这些也没啥用,咱们还是多想想以后咋避免再发生这种事儿。”
朱厚照:“我好奇,于大人遇到这种情况,送不送礼呢?”
于谦:“我每次进京奏事,啥礼品都不带。有人就劝我说,你不送金银财宝,带点土产总行吧?我就潇洒地一笑,甩了甩两只袖子说,我只有清风。还专门写了首《入京》表明我的志向: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后来我入朝,还推荐了参政王来、孙原贞。”
(闾阎:同“驴严”音)
朱元璋:“都给我记好了,咱老朱家打下的江山,可容不得这些贪官污吏胡作非为。谁要是敢贪污,我绝对不会轻饶!”
朱棣:“爸爸说得太对了!想我朱棣在位的时候,对贪官也是绝不姑息,狠狠惩治。当官就得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
朱允炆:“可就算这样,像王振这样的人还是一个接一个,到底咋从根儿上杜绝这种现象?”
海瑞:“建文皇上,这就得完善律法,加强监察,而且皇上得带头以身作则,倡导廉洁的风气。上面带头做好了,下面自然就跟着学,这样才能改变现状。”
秦良玉:“海大人说得太对了。边疆安稳得靠将士们拼命守护,朝堂清正也一样重要。”
戚继光:“是啊,要是朝堂都被这些蛀虫搞得乌烟瘴气,咱们在前线打仗心里都憋屈。”
朱厚照:“@于谦 后来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