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第二三九章关中攻略
曹操笑道:“本初,我听说,军中不少人都想退兵?”
袁绍叹了口气:“不错,连田丰适才都在劝我退兵。”
“本初自然是拒绝了?”
“当然。”
“以操看来,本初也会拒绝。田丰大才,可惜目光看得还是不够远。他只看到冀州一地,看到本初一军,却看不到天下。眼下我军虽然失利,但根基未损,本初所统中军实力还在,与刘琦可堪一战。而且,通过征战,我军已然探明情势,明了刘琦的部署:眼下,刘琦是集数州人马于兖州,为了与本初交战,他把司州、关中的军马都抽调过来,这才形成对本初的优势兵力,接连取胜。可是正因如此,使他的另外两条战线现出空虚之象。在司州,吕布与孙策连战连胜,在江东号为无敌的小霸王,却被吕布这个飞将军所制,接连败退。若本初退兵,则刘琦可尽此兖州之兵攻击吕布,本初不退,吕布则可继续进攻,进逼雒阳,刘琦两线做战,情势并不比我军更强。此时,如果关中出兵,破武关直捣襄阳,则刘琦军马必乱,此战大局可定。”
袁绍原本不想退兵,主要是不信自己会失败,更不想这样灰溜溜的退回河北,并没有想到这么远的事情,此时听曹操说起,自然不肯自暴其短,拍拍曹操的肩头笑道:“营中诸人,目光短浅,深失我望,唯有孟德所想,与我相同。只是这出使之事--”
“操已有人选。”
“谁?”
“我帐下谋士荀攸,可担此任。”
“好,你去安排。若得韩遂相助,破刘琦必矣。”
西凉是个穷地方,又百年战乱民不聊生,羌人汉人矛盾重重,富人穷人重重矛盾,打出脑浆子般让人一刻不得安宁。百年来,汉人与羌人的战争连绵不绝,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西凉都被打成了一荒地,农夫流离失所,田地荒成草野,天下中央的关中地区,也成了边陲之地,时被胡族铁骑侵扰。西凉羌人叛乱,一直是东汉的主要边患,甚至有种说法,东汉所以衰败,正是因为连年不断的征讨西凉反叛,消耗了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朝庭空虚,经不起灾难,所以才造成黄巾四起,天下纷崩的局面。
韩遂在西凉有名望,西凉人造反的时侯,他开始没有参加,是被强行拥代为头领的。可是之后不久,他就觉得当头领也不错,于是他干脆三下五除二,把其余的边章、李文侯等几位头领给弄倒了,自己当了唯一的头领。
韩遂手段高,本领强,颇得西羌人和西疆汉人之心。他谋略强,在他的领导下,造反的西凉人战斗力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部众达到十几万,直接攻城略地,进兵包围陇西郡,杀掉了率领六郡之兵前来攻打的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招降了陇西太守李相如,成功勾引的耿鄙手下军司马马腾投降,两人结为义姓兄弟,从此在西凉并称,名动一时。
人都想往上爬,得到更大的权力,占据更好的地盘,何况这两个人手中有兵有马,实力强壮。不过他们开始被董卓打败,归顺董卓,后来又被我和吕布击退,可是自从长安大乱,皇甫嵩因为山崩去职后又病死之后,就与董承勾结在一处。董承与张绣交战时,他们也出了不少的力气,董承让他们驻军在扶风,紧依长安城。可是人都是得寸进尺,有一想二,到了扶风,就想长安。他们发现,天子和百官去了襄阳,张济张绣等人去了司州,这关中只余董承自己,实力明显比他们要弱了,于是下了手,借设宴之机,把董承骗出城,然后大摇大摆进了长安。
董承是一心想要夺权,也曾自许为天下英杰,可是他的本事,都是在朝堂之上的,弄点诡计,使个绊子,给别人后背上扎刀子,这是拿手的,可是让他独掌大权,却简直与白痴无二。遇上了韩遂、马腾这两个在西疆摸爬滚打死人堆中钻出来的人物,无论是计略是谋划,都是相差极远。等到失去权柄被逐离长安,这才追悔莫及,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
得到韩遂破长安的消息,我也是大吃了一惊。一是想不到韩遂和马腾这么早就下手,二是想不到董承这么无能,居然这么快就失败了。怪不得他得衣带诏搞曹操的时侯,找了一堆人,签下让人可以当成证据的盟约之后,就整天等着天上掉下块石头把曹操砸死,结果曹操没被石头砸死,他却给手下出卖,混丢了脑袋。
原来,董承在长安,我还放点心,虽然他有野心,但是他的野心很小,一个长安足够他用得了。但是现在的韩遂和马腾,都是雄狮猛虎,其志不小,如果他们起兵东下,将是天下这盘棋局中最大的一个变数。
我眼下全部兵力都在兖州,根本就无力阻挡他们,想必吕布那边也是一样。他们攻河东,吕布就得退兵,他们攻函谷关或者武关,我就得狠吸两口凉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