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后与嘉靖帝对视一眼,点头道:“陆爱卿举荐得当,便依你所言。徐爱卿,全国卡车核查章程之事,仍需你牵头推进,避免再出现类似走私案件;秦康,后续李岩案的证据梳理,需联合锦衣卫协同查办 —— 锦衣卫代理指挥使王彦副指挥使,你即刻调派锦衣卫精干力量,配合秦康指挥佥事查漏补缺,尤其是李岩在京城的旧部与往来人员,务必逐一核查,防止遗漏关键线索。”
站在武将队列中的王彦立即出列,单膝跪地领旨:“臣王彦遵旨!臣即刻安排锦衣卫人员与秦康指挥佥事对接,全力配合证据梳理,绝不放过任何疑点!”
“臣遵旨!” 徐阁老、陆砚昭与秦康也齐声应下。
早朝结束后,李嵩特意追上陆砚昭、秦康与王彦,拱手致谢:“镇国公、秦指挥佥事、王副指挥使,今日若非诸位,臣怕是难洗冤屈!后续若需臣配合调查李岩过往行踪,臣定当全力协助!”
陆砚昭回礼道:“李大人不必多礼,这是我等职责所在。秦康、王彦,你二人可尽快敲定联合查案方案,秦康侧重证据核验,王彦负责人员排查,李大人熟悉李岩早年行径,可作为顾问协助,或许能从细节中找到南洋商会的关联线索。”
“末将领命!” 秦康与王彦齐声应下,随后便与李嵩一同前往锦衣卫衙门,商议联合查案的具体分工。
陆砚昭刚走出紫禁城,便看到直属营副营将林宇等候在宫门外。林宇身着黑色劲装,外披深红色披风,腰间佩着一把绣春刀,见到陆砚昭,快步上前拱手:“末将林宇,参见镇国公!听闻国公举荐末将前往南洋,末将定不负所托!”
陆砚昭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期许:“林将军,你随本公多年,从直属营亲兵一步步成长起来,本公教你的军务谋略与处事之道,你都学得扎实,这些年在直属营也历经不少历练 —— 直属营本就是本公的亲兵营,给你的历练机会从不吝啬。只是你兼任军工总院副院长后,精力多放在技术事务上,军事实战经验反倒少了些,这对后续提拔终究不利。此次派你前往南洋,既是让你查明‘南洋商会’底细,也是给你一个独当一面的军事历练机会,你务必珍惜。南洋局势复杂,‘南洋商会’背后恐有海外势力支持,你此去需多加谨慎 —— 既要查明其底细,也要保护好随行人员,若遇危险,可先退至大明驻南洋商栈,再传信回京求援。另外,你带些军工总院的特殊颜料与焊接点纹路图,若在南洋发现疑似大明改造卡车,可及时核查。”
“末将领命!” 林宇眼中泛起感激之色,用力点头,“多谢国公体恤与栽培!末将定不辜负国公期望,查清南洋商会底细,为大明铲除隐患,也不负此次历练机会!” 他接过陆砚昭递来的图纸与颜料样本,“末将今日便整理行装,三日后启程前往南洋。”
陆砚昭点头:“甚好。你先去准备,有任何疑问,可随时来镇国公府找我。”
林宇离去后,陆砚昭转身前往军工总院。此时的军工总院院内,工匠们正围着新搭建的试验台忙碌,院长赵小匠手持图纸,在一旁指点着机器调试。见到陆砚昭前来,赵小匠连忙迎上前:“镇国公,您怎么来了?可是有新的指令?”
“确实有要事与你商议。” 陆砚昭带着赵小匠走进书房,从怀中掏出两张图纸,先拿起其中一张递给赵小匠,“此前按你的提议,军工总院已在两个月前绘制了冲锋枪的初步图纸,但这段时间研发进度偏缓。今日我带了自己绘制的冲锋枪图纸,上面补充了枪管散热结构与供弹装置的优化方案,你们可结合这两张图纸研究一番,尽快组织核心工匠推进研发 —— 最终成品需满足有效射程不低于 300 米,每分钟射速达到 60 发以上,适合近距离作战,弥补嘉靖一世步枪在近战中的不足。”
赵小匠接过图纸,快速翻阅起来,越看眼中越亮:“国公这图纸竟考虑到了供弹卡顿的问题!之前我们研发时总在供弹节奏上出问题,您这优化方案正好能解决!有了这张图纸,研发进度至少能加快一半!”
“这些难题需你多费心攻克。” 陆砚昭又递过另一张图纸,“这是‘边三轮摩托车’的设计图,前轮负责转向,后轮驱动,侧边附带一个边斗,可乘坐一人,既能载人又能运输小型物资,速度比马车快三倍以上,适合侦查与短途机动。研发时不用从零开始 —— 咱们此前已造出汽车,你可从现有汽车发动机入手,研究如何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改良出适配摩托车的小型发动机,这样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优先解决发动机与轮胎材质问题。”
赵小匠展开边三轮摩托车图纸,又联想到汽车发动机的构造,眼前一亮:“对啊!汽车发动机的核心原理与摩托车相通,只是尺寸不同!若从汽车发动机改良,不仅能节省重新设计的时间,还能降低故障风险!镇国公放心,臣即刻组织核心工匠团队,分两组推进冲锋枪与边三轮摩托车研发,争取三个月内做出原型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