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08 章:密议查走私,暗察逆臣踪
嘉靖二年(1526 年)8 月 3 日巳时,枭龙卫衙门议事厅内,檀香袅袅。陆砚昭端坐于主位,目光沉静地望着厅门方向,方才回忆马永成过往的思绪已收束妥当 —— 他清楚,今日这场会面,或许会成为破解眼下困局的关键。
不多时,脚步声从门外传来,身着暗紫色厂服的马永成稳步走入。他比数年前在浣衣局时身形挺拔了许多,腰间绣春刀虽小巧,却透着几分威严,只是眉眼间仍带着惯有的沉稳,未见半分张扬。见到陆砚昭,马永成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永成参见镇国公,叨扰之处,还望海涵。”
“马厂督不必多礼,坐。” 陆砚昭抬手示意,待马永成落座后,便直接切入正题,“自正德十五年你执掌西厂,后按照先帝旨意专注外贸督查。自新帝登基至今三年,三年来从未主动登门,今日前来,想必是有要紧事相告?”
马永成闻言,神色愈发凝重,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叠整齐的账册,递到陆砚昭面前:“镇国公明鉴,此事关乎沿海防务,甚至可能与赵谦通敌案有关联。近三个月,西厂暗探在泉州、广州码头巡查时,发现多艘商船行踪诡异 —— 报关时标注的是瓷器、丝绸,实则舱底藏着铁料、钢材,更有甚者,还夹带了火铳。”
陆砚昭伸手接过账册,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目光落在 “正德二十三年制” 的火铳编号上,瞳孔微微一缩。他抬眼看向马永成:“这些火铳,可有追查来源?”
“正是查到了来源,才敢贸然登门。” 马永成沉声道,“暗探顺着火铳的锻造痕迹追查,发现竟是出自军工总院和工部联合生产的 —— 也就是赵小匠大人在任军工总院院长而后兼任工部主事后,负责打造制式兵器的工部工坊。虽然该工坊对火铳的生产早已停止有十年,但这批火铳的锻造工艺,与当年军工总院和工部联合研发的制式兵器一模一样,绝无可能仿造。”
“军工总院与工部联合生产?” 陆砚昭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心中快速梳理着时间线 —— 赵小匠任军工总院院长在先,兼任工部主事在后,十年前的联合工坊,正是两人协作推动兵器革新的关键场所,后来因新式火器研发成功,才逐步停用了旧工坊的火铳生产线。他抬眼看向马永成,语气严肃:“若火铳出自此处,要么是有人私藏了当年的库存,要么是偷用了工坊封存的锻造模具。此事牵扯军工与工部,绝非小事,你可有查到私藏或挪用之人的线索?”
马永成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无奈:“难点就在这里。这些商船的船主皆是无名之辈,背后似有大人物庇护 —— 每次暗探想深入追查,都会被地方官府以‘维护外贸秩序’为由阻拦,甚至有两名暗探因暴露身份,至今下落不明。更可疑的是,工部负责工坊封存事宜的主事,上个月突然以‘养病’为由辞官,如今已不知所踪,显然是有人故意切断线索。”
陆砚昭沉默片刻,忽然想起松井一郎招供时提及的 “南洋中转点”,心中有了猜测:“这些商船的目的地,是否多为南洋诸国?”
“镇国公如何知晓?” 马永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头,“确实如此!暗探记录的十艘可疑商船,有八艘的目的地是爪哇、苏门答腊,剩下两艘则驶向吕宋 —— 正是赵谦转移赃款的地方。而且根据商船的航线推算,它们在南洋的停靠点,与赵谦派往吕宋的联络船停靠点高度重合,想必是同一伙人在操控。”
“看来,这走私案与赵谦通敌案,果然是同一伙势力在背后运作。” 陆砚昭语气笃定,指尖在账册上划过 “通海号” 的商号名称,继续道,“你今日前来,想必已有协作之策?西厂擅长暗查,枭龙卫擅长行动,若能联手,定能事半功倍。”
马永成拱手道:“永成正是此意。西厂可调动沿海各府的暗探,继续监控可疑商船与商号,搜集背后官员庇护的证据;但暗探无执法之权,面对走私团伙的武装护卫,始终力不从心。而枭龙卫的藏锋队擅长潜入突袭,若能由藏锋队配合暗探行动,既能确保暗探安全,也能及时截获走私物资。永成愿以西厂的情报网络为引,全力配合镇国公。”
陆砚昭颔首赞同,心中已有详细计划:“既如此,你先令西厂暗探重点监控泉州、广州的三大商号 ——‘通海号’‘顺昌行’‘南洋栈’,这三家商号与恒通商号往来密切,去年赵谦曾通过恒通商号向这三家商号调拨过巨额银两,极可能参与走私。我会派藏锋队海外组指挥佥事沈军,率三百精锐伪装成商船水手,潜入南洋追查中转点;同时,令内卫组指挥佥事赵乾程加强京城防务,重点监控工部与军工总院的往来人员,防止有人销毁证据或潜逃。”
两人正商议间,议事厅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卫神色慌张地推门而入:“镇国公!不好了!王怀安府中传出异动,暗卫回报,他正命家丁收拾细软,还让管家去联系城外的快船,似要连夜出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