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安!” 陆砚昭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果然与他所料不差,王怀安也牵涉其中。他转身对秦康道:“即刻记录松井一郎的供词,让他签字画押,作为铁证 —— 你身为稽查组指挥佥事,查案取证本就是你的职责,务必核对每一个细节,不可有差。另外,派人严密监视王怀安的动向,不准他离开京城半步。你再去通知直属营藏锋队副指挥使林墨,令其安排特勤组指挥佥事张泽、内卫组指挥佥事赵乾程各率两百人随时待命,若王怀安有异动,或需查封其府邸,即刻行动,不得延误。切记,调令需同步抄送直属营副营将林宇指挥使,虽直属营由本公直管,但军纪不可废。”
“末将遵镇国公令!” 秦康拱手应道,眼神愈发严肃。他转身走到桌前,电灯的光照亮纸笔,俯身快速记录松井一郎的供词,同时将陆砚昭的命令一一记录—— 直属营军纪森严,任何调兵指令皆需书面存档,即便是镇国公的口头命令,也需精准记录后再传达,确保流程无半分错漏。松井一郎望着秦康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绝望,他清楚,自己这一招供,不仅毁了自己,更将王怀安拖入了绝境。
次日清晨(嘉靖二年 8 月 3 日),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满皇宫慈宁宫。殿内陈设庄重,御座旁设着太后与皇后的席位,年仅 9 岁的朱栽霖身着明黄色常服,端坐于御座之上,小手轻轻搭在膝头,面容尚带稚气,目光却努力透着沉稳,偶尔会悄悄看向身旁的张太后,似在寻求指引;内阁首辅徐阶与张居正身着绯色官袍,侍立在御座侧下方,神色肃穆,目光不时落在小皇帝身上,带着几分关切与辅佐的郑重。陆砚昭身着紫色蟒袍,手持奏折,稳步走入殿内 —— 作为枭龙卫提督,他统管十万精锐(含夜枭营、苍狼营、猎鹰营、猛虎营、雄狮营各一万五千人,直属营两万人),今日需向皇室及内阁汇报赵谦通敌案进展,面对年幼的皇帝,他的言行更添了几分严谨。
“臣陆砚昭,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参见皇后。” 陆砚昭躬身行礼,声音恭敬,礼数周全,动作幅度适中,既显尊崇,又不致让小皇帝感到压迫。
朱栽霖闻言,小手微微抬起,奶声却努力透着帝王的沉稳:“镇国公免礼,起身回话吧。赵谦…… 赵谦通敌的案子,昨日你派人说有新消息,今日跟朕、跟太后说说。” 他说话时偶尔顿住,显然是在努力组织语言,尽显孩童特质。
张太后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柔和,随即补充道:“是啊砚昭,如今朝中人心浮动,倭寇又在沿海滋事,这案子得尽快查清楚,别让小皇帝忧心。” 她刻意放缓语气,既向陆砚昭传达关切,也暗中引导小皇帝理解案情的重要性。
陆砚昭起身,上前一步,将奏折递与内侍,由内侍轻声念给朱栽霖听(考虑到小皇帝尚幼,长篇奏折需辅助解读),随后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回陛下、太后、皇后,赵谦勾结倭寇、挪用‘民生修缮款’之事,臣已彻底查清。臣查获恒通商号账目,可证赵谦将赃款转移至吕宋岛;昨日在天津卫擒获其亲信赵山,现已押解回京;另有倭寇松井一郎招供,赵谦承诺掌控朝政后,开放沿海港口与倭寇通商,每年供给十万石粮食、五万两白银。”
他刻意避开复杂术语,确保小皇帝能听懂,随后话锋一转,提及关键人物:“此外,松井一郎还供称,赵谦曾与兵部侍郎王怀安私下会面,商议拖延枭龙卫军需补给。臣推测王怀安或深度参与通敌,昨日已令直属营藏锋队待命,若其有异动便即刻擒捕。现恳请陛下与太后恩准,彻查王怀安府邸及账目,查实后交由三法司审讯。”
沈皇后闻言,眉头紧锁,语气带着怒意:“王怀安身为兵部重臣,竟与逆臣勾结,置家国安危于不顾,实在罪该万死!陛下,此事绝不可姑息!”
朱栽霖听后,小眉头皱起,看向徐阶与张居正,带着几分询问的语气:“徐首辅、张卿,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置?”
徐阶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镇国公所呈证据链完整,王怀安嫌疑极大。兵部掌全国军政,若侍郎通敌,恐危及边防,臣以为应即刻准镇国公所请,彻查王怀安府邸,切勿延误。同时,需严令各边关守军加强戒备,防止倭寇趁机寻衅。”
张居正亦补充道:“臣附议徐首辅之言。臣还建议,彻查王怀安时,内阁可协同枭龙卫核查兵部近年军需调度记录,排查是否有其他疏漏,避免同党潜藏。”
张太后点头赞同,对朱栽霖道:“陛下,徐首辅与张卿所言极是,此事关乎国本,需当机立断。”
朱栽霖得到太后与大臣支持,小手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了敲,语气比之前坚定了些:“准奏!陆砚昭,朕命你即刻率部查封王怀安府邸,清查账目,务必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不得放过任何奸佞!若需协助,内阁与六部皆需全力配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