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07 章:捕逆截逃途,审寇牵党羽
嘉靖二年(1526 年)8 月 2 日,夜幕低垂,天津卫码头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味,卷过停泊在岸边的商船。“福顺号” 的甲板上,几名水手正匆忙搬运着木箱,木箱里的金银珠宝碰撞出细碎的声响,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刺耳。赵山身着深蓝色绸缎长衫,指尖反复摩挲着腰间温润的玉佩,目光焦灼地望向码头入口 —— 再过半个时辰,“福顺号” 便要启航前往吕宋岛,只要驶出大明海域,纵使陆砚昭权势滔天,也难再追及。
“东家,诸事已备妥,再候一刻钟便可开船。” 管事躬身禀报,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惊扰了暗处的耳目。
赵山颔首,心中却仍翻涌着不安,总觉有一场风暴即将袭来。他刚转身欲入船舱,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士兵铿锵的呼喊:“奉镇国公令!封锁码头!任何商船不得离港!”
“不好!” 赵山脸色骤变,转身就往船舱躲,却被骤然涌上甲板的锦衣卫缇骑围得水泄不通。为首的王彦身着玄色飞鱼服,腰间绣春刀泛着冷光,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死死锁定赵山:“赵山,你勾结倭寇、助赵谦挪用官银,还想携赃款逃往吕宋?奉镇国公令,拿下!”
缇骑们蜂拥而上,未等赵山反抗,粗糙的麻绳已将他手脚捆缚结实。赵山挣扎着嘶吼:“我乃良民!凭何抓我?我要见镇国公!”
王彦冷笑一声,俯身拾起甲板上掉落的木箱,掀开箱盖,金银珠宝的光芒在月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这些赃款,皆是你从恒通商号转移而来吧?即便你销毁了账目原件,镇国公也早已掌握铁证,休要再做无谓挣扎。”
赵山望着箱中财物,脸色惨白如纸,再也说不出半句辩驳之语。王彦抬手示意,缇骑们押着赵山走下甲板,往码头外的囚车而去。此时,天津卫指挥使李嵩亦率士兵赶到,对王彦拱手道:“王副指挥使,码头已全面封锁,所有商船皆已受控,无您号令,一艘也驶不出港。”
“有劳李指挥使。” 王彦语气严肃,“烦请派一队士兵看守这些商船,明日我会派人清点货物,若查获与倭寇相关之物,即刻上报镇国公。”
“遵命!” 李嵩应声退下,转身部署士兵。王彦亲自押着赵山登上囚车,马鞭一扬,囚车在马蹄声中缓缓驶向京城 —— 他深知,赵山落网不过是查清赵谦通敌案的序幕,真正的审讯与追查,才刚刚开始。
同一时刻,京城诏狱内,昏黄的电灯勉强照亮刑架周围的区域,阴影在斑驳带血的墙壁上拉得狭长,更显阴森。被俘的倭寇仍被绑在刑架上,伤口渗着血,却依旧咬牙缄口。陆砚昭端坐于一旁的木椅上,手中捏着一份供词,指尖轻叩桌面,目光冷冽如冰,电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轮廓,更添威严 —— 身为枭龙卫提督(编制十万,直属皇命,独立于五军都督府之外),执掌诏狱、监察百官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你以为缄口不言,本公便查不出真相?” 陆砚昭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在寂静的狱室内掷地有声,“赵谦已被收押,赵山亦被擒获,恒通商号的账目更是一目了然,你纵是嘴硬,也改不了通敌的事实。”
倭寇身体微微颤抖,却依旧垂首不语。立在一旁的秦康上前一步,将一碗热水递到倭寇面前 —— 身为枭龙卫直属营藏锋队稽查组指挥佥事(藏锋队共五千人,隶属两万编制的直属营,直属营由陆砚昭直管,副营将为指挥使林宇,兼军工总院副院长),他最擅从细微处击溃犯人的心理防线:“你若如实招供,镇国公或可留你一命,让你与家人团聚;若执意顽抗,不仅你会受尽酷刑而死,你的家人亦会被流放苦寒之地,永世不得回京。”
倭寇抬眼,眼中闪过一丝动摇,嘴唇哆嗦着,却仍未开口。陆砚昭见状,起身走到刑架前,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过去 —— 电灯的光恰好落在纸上,字迹与印章清晰可辨:“这是‘和成商行’的花名册,你的名字、负责运输硫磺硝石的记录,皆在其上。你以为‘和成商行’的倭寇能护你?半个时辰前,锦衣卫已突袭其京城据点,二十余名倭寇尽数被擒,你的同伙早已招供,你还想隐瞒什么?”
倭寇盯着纸上的名字,瞳孔骤然收缩,泪水夺眶而出:“我说!我什么都说!”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嘶哑地说道,“我名松井一郎,是‘和成商行’运输队队长,专司将赵谦提供的粮食、武器、银两运往吕宋岛。赵谦还说,待他掌控朝政,便开放大明沿海港口,让倭寇自由通商,每年再供给十万石粮食、五万两白银。”
“赵谦可有提及其他同党?比如兵部官员?” 陆砚昭追问,目光紧紧锁住松井一郎。
松井一郎仔细回想片刻,点头道:“有!去年冬天,我在‘和成商行’见过一位兵部官员,赵谦称他‘王大人’,二人密谈许久,似在商议如何拖延枭龙卫的军需补给。后来我听赵谦的手下说,这位‘王大人’便是兵部侍郎王怀安,深得赵谦信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