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06 章:审讯露马脚,倭寇供实情
未时的阳光透过户部衙门的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书房内的压抑气氛。内卫组士兵将赵谦死死按在地上,粗糙的麻绳勒得他手腕生疼,平日里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散乱开来,几缕发丝贴在满是冷汗的脸颊上,昔日户部尚书的威严荡然无存,只剩下眼底翻涌的惊慌与不甘。
“陆砚昭!你好大的胆子!” 赵谦挣扎着抬起头,声音因恐惧而微微发颤,却仍强撑着摆出官威,唾沫星子随着话语飞溅,“我乃朝廷正二品大员,掌管天下财赋!你虽兼着枭龙卫提督,可没有太后与陛下的旨意,竟敢以镇国公之尊,带兵闯入户部捉拿朝廷命官 —— 这是谋逆!是要株连九族的!” 他刻意加重 “镇国公” 三字,既是提醒陆砚昭爵位背后的权责,也是想借此震慑对方,却没料到这话只换来了陆砚昭更冷的目光。
陆砚昭缓步走到赵谦面前,玄色袍角绣着的暗纹麒麟在光线下若隐若现 —— 那是世袭镇国公的专属纹样,象征着皇室亲赐的尊荣与兵权。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地上狼狈的人,眼神冷得像寒冬腊月里的冰:“谋逆?赵大人倒是会倒打一耙。勾结倭寇、挪用赈灾的‘民生修缮款’、暗中向敌寇输送粮食武器,桩桩件件皆是灭门重罪,你还有脸提‘朝廷命官’四个字?” 他弯腰捡起地上散落的恒通商号账目,指尖划过泛黄纸页上的墨迹,每一笔汇款记录都清晰可见,“本公身为镇国公,受先皇遗命护佑大明疆土,如今又奉张太后与沈皇后懿旨,免去锦衣卫提督之职,专掌枭龙卫,统筹海防事务,协助兵部掌管全国军队 —— 查你通敌之事,既是护国安邦的职责,也是本分。这些账目上的每一笔流水,都指向吕宋岛的‘和成商行’—— 那是倭寇在南洋的联络点,你以为销毁了往来信件,就能掩盖你通敌的真相?”
“本公” 二字出口,书房内的空气更显凝重。赵谦的目光死死盯着账目,瞳孔骤然收缩,嘴唇哆嗦着,原本还想辩解的话卡在喉咙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清楚记得,这些账目本该在半个月前就烧毁,怎么会落到陆砚昭手里?更让他心惊的是,陆砚昭虽免了锦衣卫提督之职,却仍手握枭龙卫与海防大权,背后还有太后与皇后撑腰,自己这次恐怕是真的插翅难飞。一旁的周显早已没了往日的镇定,瘫坐在冰冷的地面上,双手死死抓着衣角,指甲几乎要嵌进布料里,指节泛白 —— 连镇国公都亲自出面查案,赵谦这次定然是完了,刚才还在心里盘算的辩解之词,此刻全成了泡影。
“把他们分开关押,严加看管,不准任何人接触,连送饭都要亲自盯着,防止有人传递消息。” 陆砚昭转身对身旁的内卫统领李忠下令,声音不容置疑,周身的气场因 “镇国公” 的身份与手中兵权更添威严,“若有任何差池,你这个内卫统领也不用当了。” 随后他看向站在一旁的秦康,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不容置喙的权威,“秦佥事,你立即带人清查户部库房,特别是近三年的‘民生修缮款’收支账目,还有恒通商号与户部的往来文书。本公要的不是模糊的记录,是能定案的铁证,绝不能让任何线索遗漏。”
“末将遵镇国公令!” 秦康拱手应道,语气比之前更显恭敬。他深知 “镇国公” 这三个字的分量 —— 陆氏一族世袭此爵百年,历代皆为朝廷重臣,辅佐过三任皇帝,如今陆砚昭虽免了锦衣卫提督,却掌着枭龙卫与海防大权,还能协助兵部管全国军队,其权势比之前更甚,他的命令,便是等同于半个圣旨的权威。秦康不敢有丝毫怠慢,转身快步走出书房,脚步声在寂静的走廊里回响,显得格外清晰。走出户部大门时,他特意叮嘱守在门口的士兵:“镇国公奉太后与皇后懿旨督办此案,尔等务必加强警戒,严禁任何无关人员进出,若有人敢擅闯,直接拿下!”
户部库房位于衙门西侧,是一座三层的青砖小楼,每层都有士兵看守,平日里连一只苍蝇都难以飞进去。秦康出示了陆砚昭的镇国公令牌 —— 那枚雕刻着麒麟纹样的鎏金牌牌,比任何文书都管用,看守士兵立刻打开厚重的铁门,一股混杂着纸张霉味与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库房内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木架,上面堆满了装订好的账目与文书,从永乐年间到嘉靖年间,按年份依次排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所有人分成三组,一组查嘉靖元年到三年的‘民生修缮款’账目,一组找恒通商号的往来文书,剩下的人核对库房现存银两与账册记录是否相符!” 秦康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本账册,指尖轻轻拂过封面的灰尘,“镇国公要的是铁证,哪怕是一分一毫的出入,都要记录下来,不准有半点马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