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57 章:银增铁扩强根基?炮成船发拓新程
嘉靖元年(1525 年)?九月27
辰时的雾岛山脉银矿场,秋风带着凉意掠过矿洞,却丝毫未减场内的忙碌 —— 自八月底京城派来 30 名补充工匠后,银矿日产量已顺利提升至 60 斤,阿古拉正带着女真族与长门部族的民众,将刚开采出的白银装入特制木箱,准备送往港口等候贸易船。
“萧先生,您看这月的白银产量!” 阿古拉捧着开采台账,快步走到萧策面前,语气难掩自豪,“咱们九月共开采 1800 斤白银,比八月多了 300 斤!而且用了京城送来的新式采矿工具,工匠们都说省力多了,之前一天要歇三次,现在歇两次就能完成开采量,矿洞的安全也比之前好,没出现过塌方的情况。”
萧策接过台账,目光扫过 “日均 60 斤” 的记录,点头赞道:“很好!产能稳定提升,咱们就能换更多大明的物资。矿场的安防还得盯紧些,入秋后鞑靼部落可能南下,东瀛这边虽没鞑靼,但难保其他部族不会眼红银矿,巡逻次数得再加一倍,绝不能出岔子。”
此时,一名工匠跑来汇报:“萧先生,矿洞深处又发现了一条小矿脉,预计能每日多开采 5 斤白银,咱们要不要现在就开挖?” 萧策眼中闪过欣喜:“挖!不过要先让采矿工匠勘探清楚矿脉走向,别盲目开挖,安全第一。等这条矿脉稳定开采,咱们的日产量就能达到 65 斤,年底前说不定能突破 70 斤!”
巳时?与银矿场的火热相呼应,此时的铁矿开采区也迎来了新进展 —— 经过一个月的扩产,铁矿日产量已从 200 斤提升至 300 斤,简易铁匠铺也升级成了小型铁工坊,能打造的铁器从农具扩展到了刀具、铁锅,武田信长正带着工匠查看新打造的铁器。
“萧先生,咱们的铁工坊现在每日能打造 30 把锄头、20 把菜刀、10 口铁锅,不仅能满足鹿儿岛民众的需求,还能剩下一些,等贸易船来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换些其他物资,” 武田信长拿起一把菜刀,递到萧策面前,“您看这刀,用咱们自己开采的铁矿打造,锋利度不比大明运来的差,而且成本还低,以后再也不用从大明买铁器了。”
萧策接过菜刀,轻轻砍向一旁的木头,木头应声断裂,满意点头:“很好!铁工坊的发展比预期的还快。你们有没有尝试打造武器?比如短刀、长矛之类的,要是能自产武器,咱们的移民护卫就能多一层保障。” 工匠点头:“正在尝试!咱们已打造了 10 把短刀,明日就能送去给沈军测试,要是合格,就能批量生产,每月能产出 50 把。”
阿古拉笑着道:“以后咱们既有白银换物资,又有铁矿造铁器,鹿儿岛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咱们女真族的汉子们都愿意来铁工坊干活,学门手艺,以后也能给家里多挣些粮食。” 萧策点头:“好!你们继续扩大铁工坊规模,我会向京城汇报,请求派些更有经验的铁匠来,教大家打造更复杂的铁器,比如农具零件、采矿工具之类的。”
午时?京城军工总院,火炮测试场上传来阵阵轰鸣声 —— 新式火炮的实弹测试已顺利完成,炮口硝烟尚未散尽,陆砚昭便绕着测试火炮仔细查看,赵小匠拿着测试报告紧随其后,准备汇报量产计划。
“国公,新式火炮的测试结果非常好!” 赵小匠快步上前,递过报告,“射程 300 步,能击穿五寸厚的榆木板,发射间隔比之前的前装火炮缩短了两成,炮身用新钢材减重三成,水师战船也能装载,今日就能启动批量生产,每月能产出 10 门!”
陆砚昭却未立刻回应,而是手指轻抚炮口内侧,又蹲下身查看炮尾结构,沉吟片刻后道:“这前装火炮虽比之前进步,但装弹时仍需从炮口填入,不仅慢,还容易在填弹时被敌军偷袭。我倒有个想法,咱们可以试试改造成‘后装火炮’—— 在炮尾开一个可开合的炮闩,装弹时打开炮闩从尾部填入,填完后关闭炮闩密封,这样一来,装弹速度至少能再快三成,士兵也不用暴露在炮口前方,安全性也能提升。”
赵小匠闻言眼睛一亮,立刻俯身查看炮尾:“国公这个想法太妙了!前装炮填弹时,士兵得扛着炮弹跑前跑后,遇上风雨天还容易受潮卡弹;要是改后装,从尾部填弹,不仅快,还能加个防潮密封圈,减少卡弹风险。只是这炮闩的密封性和强度得做好,不然发射时容易漏气炸膛。”
“没错,这正是关键,而且后装炮还得搭配适配的炮弹,” 陆砚昭蹲下身,用木棍在地上画出炮弹轮廓,“咱们可以参照‘底壳弹’的思路设计 —— 用铜或铁打造炮弹底壳,将火药与弹丸整合在底壳内,底壳底部预留传火孔,装弹时只需将完整的底壳弹推入炮膛,关闭炮闩即可点火发射。这样一来,既不用单独装填火药和弹丸,减少操作步骤,还能通过底壳与炮膛的紧密贴合,进一步提升密封性,减少火药燃气泄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