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54 章:圣谕明察?东宫叙旧
弘治十二年(1499 年)?夏(六月二十日)?辰时?乾清宫
晨曦初露,晨雾还如轻纱般缭绕在紫禁城的宫阙楼阁之间,尚未完全散去。陆砚昭身着庄重的朝服,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踏上那洁白如雪的汉白玉阶,一步步向着乾清宫走去。他的神情专注而严肃,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影阁的使命与责任。
步入乾清宫,殿内庄严肃穆,朱佑樘身着简洁的常服,正端坐在御案前。案头已然堆满了如山的奏疏,这些奏疏宛如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这位心系天下的皇帝肩头。而在案角,摆放着影阁精心送来的陨铁样本,那黝黑的色泽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见陆砚昭进来行礼,朱佑樘抬手示意他免礼,目光中透着关切与期许:“听闻西山大营的训练颇有成效?朕听说你将虎豹骑的威势融入影阁,使得影阁暗卫不仅擅长隐匿行踪,更添了几分战场上的悍勇之气,实乃一举两得。陆砚昭,你此举倒是甚合朕意。可否详细说说?”
陆砚昭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展开一幅特制的舆图,舆图上用磷粉巧妙标注着影阁四堂的分布,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微光。“回陛下,” 他的声音坚定而清晰,“风堂已在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成功建立起了庞大而缜密的情报网,如今各地的风吹草动,都能及时传入影阁。火堂在火器研发与制造方面成果斐然,产能提升了整整四成,所制火器威力更胜从前。水堂凭借出色的渗透能力,已悄然渗透至沿海卫所,为海防情报的收集提供了有力保障……” 说到此处,他微微顿了顿,指尖轻轻落在舆图上南京绸缎庄的位置,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唯独此处密道,虽经多方排查,仍未探明其究竟。这几处密道极有可能是敌人重要的藏匿之所或行动通道,影阁正在全力以赴,争取早日查清。”
朱佑樘微微皱眉,拿起那块陨铁样本,在手中端详着,眼中满是忧虑:“周明远当年犯下的罪孽,竟留下如此祸根,这些走私而来的陨铁,不知会引发多少事端。” 他的语气中透着深深的无奈与愤慨,突然将样本重重掷于案上,目光严肃地看向陆砚昭,“朕听闻山堂新兵训练用实弹演练?如此耗费,国库可支撑得住?”
“陛下放心,” 陆砚昭神色镇定,从容地从袖中取出账本,恭敬地呈上,“火堂已成功改良火药配比,不仅提升了火药性能,成本更是降低了三成。而且山堂凭借精湛的锻造技艺,所打造的新式兵器,无论是工艺还是品质,都堪称上乘,可与工部进行物资互换,以此获取影阁所需的紧缺物资。如此一来,不仅能满足影阁自身发展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库负担。” 他微微侧身,再次指向舆图上的流星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属下正筹划派遣水堂精锐,从南洋探寻陨铁新的来源。流星岛作为陨铁的重要产地之一,若能与之建立联系,必能解决影阁在陨铁资源上的困境。”
朱佑樘微微颔首,目光缓缓扫过陆砚昭腰间那枚象征着影阁权力的蟠龙令牌,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影阁如今势力渐大,你可知该如何自处?” 皇帝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清晨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略显疲惫的轮廓。“当年周明远之祸,犹如一道深刻的伤痕,时刻刺痛着朕的心,朕至今仍警醒不已。权力如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保国安民,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陆砚昭心中一凛,当即单膝跪地,神情庄重而决绝:“影阁上下自当铭记‘忠君护国’四字,这虎豹骑徽记不仅是影阁的战旗,更是时刻警醒我们的枷锁。” 他高高举起令牌,金属表面的兽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影阁的忠诚与担当,“若有胆敢违背圣命之人,砚昭愿以项上人头谢罪,绝不姑息!”
朱佑樘沉默良久,目光深邃地看着陆砚昭,似乎在考量他话语中的诚意与决心。随后,他缓缓从案底抽出一份密折,语气略显沉重:“京城御史台弹劾你私设军营,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他轻轻将奏折掷入一旁的铜炉,火苗瞬间蹿起,迅速吞噬了弹劾之词,只留下淡淡的青烟在空气中飘散。“你要牢记,影阁只服务于朕,你们陆家自太祖以来,世代为守护大明江山鞠躬尽瘁,功在社稷。但权力越大,诱惑亦越多,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朕希望你能谨守本分,勿让先祖之荣光蒙羞。影阁虽隐秘,却非法外之地,一切行动皆需向朕禀报。” 朱佑樘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着陆砚昭,“但朕亦知,影阁为大明立下的功劳不可磨灭。你且起来,朕有要事相商。”
陆砚昭闻言,立刻起身,神色显得格外凝重,他深知接下来皇帝要说之事必定至关重要。朱佑樘缓步走回龙椅前,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似乎在仔细斟酌接下来的言辞:“你大哥陆砚青镇守边关,前日送来紧急情报,近日北疆局势愈发紧张,瓦剌部落蠢蠢欲动,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似有南侵之意。朕有意遣使前往议和,但朝中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实在难以找到可信之人担当此重任。思来想去,唯有影阁方能胜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