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7 章:莲印诡案?京畿缉凶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冬(十一月二十二日)?辰时?影阁密报房
晨雾仿若一层朦胧的薄纱,轻柔却又深沉地笼罩着影阁密报房。铜灯台的烛火在这如霭的雾气中摇曳闪烁,散发着微弱且飘忽不定的光芒,恰似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光芒映照在案上静静放置的三封未启密报之上,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凝重的氛围。
陆砚昭神色肃穆,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手持银簪,动作谨慎而娴熟地挑开最上方那封密报的蜡封。随着桑皮纸缓缓舒展,几片干枯的莲瓣悠悠飘落,瓣尖处那若隐若现的磷光,仿佛是来自幽冥的神秘信号,诉说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春桃眼疾手快,迅速将密报平铺在结实的书桌上。她的眼神锐利而专注,紧紧盯着密报,只见纸上渐渐浮现出三具男尸的素描图,旁边以朱砂醒目地写着:“胸间莲花烙印,直径三寸,边缘锯齿状,深及肋骨”。那朱砂字迹犹如凝固的鲜血,透着令人胆寒的森冷气息,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这桩桩惨案。
“第三封密报来自西城兵马司。” 陆砚昭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短暂的寂静。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手中匕首尖轻轻划过密报角落,那里用密语写着:“死者左手紧攥莲瓣,右手握半枚铜钱”。春桃心领神会,随即展开皮质卷宗,三枚蜡封的莲花纹火漆印整齐地呈现在眼前。她拿起放大镜,凑近仔细比对,片刻后,语气中带着一丝笃定说道:“二爷,这火漆的朱砂成分里掺了辰砂,与司礼监常用的不同,倒像是南都特产。”
此时,暗窗外传来山堂匠人搬运铸铁炉时发出的沉重声响,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府传来,沉闷而压抑。炉身新刻的 “影阁” 字散热纹在晨霜中泛着冷冽的光泽,恰似隐藏在黑暗中的冰冷杀意,令人不寒而栗。陆砚昭像是突然捕捉到了关键线索,动作敏捷地将密报凑到烛火旁。只见纸背透出用油脂精心绘制的京城地图,三个红点分别精准地标记着东厂旧据点,红点之间由莲茎图案巧妙连接,构成了一朵尚未完全绽放的莲花形状。“凶手在绘制杀人地图。” 陆砚昭的匕首尖停留在地图中心,那里画着一个模糊的莲台,他的语气凝重而深沉,仿佛预感到了一场巨大阴谋的降临,“而第四朵莲花的位置......”
“在北城的废窑厂。” 春桃反应极快,思维如闪电般敏锐,立刻递上最新的验尸格,上面以蝇头小楷详细记录着:“第三具尸体胃中发现窑灰”。与此同时,校场方向传来火铳试射的轰鸣声,那声音如雷霆般震耳欲聋,陈猛的火堂正在紧张演练环形防御阵。枪声在晨雾中不断回荡,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寒鸦,寒鸦的惊叫声划破长空,给这原本就充满诡异氛围的清晨更添了几分紧张与肃杀。陆砚昭当机立断,将密报卷成纸卷,迅速塞进暗格的夹层,而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果断下令:“传令风堂,全力排查北城废窑厂周边的铁匠铺,重点搜寻能打造三寸莲花烙铁的匠人,务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此案关乎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冬(十一月二十二日)?巳时?文华殿偏殿
鎏金香炉中袅袅飘出的龙涎香,宛如一缕缕轻柔的梦幻之丝,与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药味交织缠绕,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弥漫在文华殿偏殿的每一寸空间。弘治皇帝正手持银簪,轻轻拨弄着白瓷盘里的莲瓣标本,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沉思,仿佛被这莲花标本牵引进了一个充满迷雾的谜团之中。
皇帝轻轻放下银簪,转头对身旁侍立的太监说道:“速去通知影阁统领陆砚昭,让他即刻前来见朕,此事十万火急,不得有误。” 太监领命,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疾步离去。
半个时辰后,殿外传来太监那尖锐且悠长的唱喏声:“宣影阁统领陆砚昭进殿 ——” 陆砚昭听闻,撩起蟒纹公服的下摆,步伐沉稳而有力,神色恭敬且庄重地走进殿内,随后跪在冰凉的金砖之上。不经意间,他注意到御案一角摆放着顺天府尹未写完的奏疏,朱砂笔就搁在 “莲印” 二字之上,仿佛在无声地强调着案件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也仿佛在暗示着这背后隐藏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势力纠葛。
“陆卿家,这是今晨西城兵马司送来的急报。” 皇帝的声音略显疲惫,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将一卷桑皮纸缓缓推到陆砚昭面前。纸卷展开,第四具尸体的素描图赫然呈现,死者胸口的莲花烙印边缘焦黑,相较于前三次,烙印显得更深,宛如恶魔无情留下的狰狞印记,仿佛在诉说着死者所遭受的痛苦与冤屈,令人触目惊心。
陆砚昭伸出指尖,在图上仔细丈量烙印的尺寸,随后恭敬地启奏道:“启奏陛下,从这烙印的痕迹来看,这烙铁的温度至少提升了两成,显然凶手在刻意加深标记,其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一系列案件绝非偶然,背后恐有一张庞大的阴谋之网在悄然展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