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4 章:漕船迷局?暗流涌动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夏(七月初一)?漕船之上
潮湿的江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拍打着漕船的船舷。陆砚昭、沈知微和春桃被押解至船舱内,四周站满了东厂番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警惕与敌意。船舱内光线昏暗,仅靠几盏油灯照明,摇曳的火苗将三人的影子投射在斑驳的舱壁上,忽明忽暗,仿佛预示着未知的命运。
千户坐在主位上,手中把玩着陆砚昭缴获的密信,嘴角挂着一丝冷笑:“陆二公子,这密信上的内容,若是传出去,怕是镇国公府都难以保全。”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股威慑力,“不过,若你愿意将这些证据交予本官,再认下勾结江湖势力的罪名,或许本官可以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几句。”
陆砚昭神色平静,目光如炬地盯着千户:“千户大人这是在威胁我?还是想私吞证据,掩盖真相?”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些证据关乎国家安危,涉及火器走私与官员贪污,若大人执意阻拦,怕是难逃同罪论处。” 他深知,此时绝不能退缩,一旦屈服,不仅自己和家人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也将让真正的幕后黑手逍遥法外。
沈知微在一旁冷冷开口:“千户大人,我乃锦衣卫掌刑百户,此次调查乃奉上司之命。陆二公子亦是协助查案,若大人强行定罪,锦衣卫这边恐怕也不好交代。” 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告。作为锦衣卫,她清楚东厂与锦衣卫之间的微妙关系,希望能以此震慑千户。
千户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怒意:“锦衣卫?哼!在本官的地盘,还轮不到你们锦衣卫指手画脚。”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油灯中的火苗剧烈晃动,“来人,将他们分别关押,严加审讯!我就不信,撬不开他们的嘴!”
话音刚落,几名东厂番子上前,将三人强行分开。陆砚昭被押往船头的一间狭小舱室,双手被铁链锁住,固定在墙上。黑暗中,他静下心来思考对策。他知道,千户背后必定有人指使,而这个人很可能与火器走私、官员贪污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将证据安全送出,同时让外界知晓他们的处境。
春桃被关在船尾的储物舱内,四周堆满了杂物。她蜷缩在角落里,心中既害怕又担忧。但她深知陆砚昭的能力,不断在心中给自己打气,相信二公子一定能想出办法。她开始仔细观察储物舱的环境,试图寻找逃脱的机会。
沈知微被单独关押在船舱中部的一间密室。密室里没有窗户,只有一扇厚重的铁门,门上留有一个小窗,用于监视。她坐在冰冷的地上,回想着与陆砚昭相遇后的种种经历。从最初的相互试探,到如今并肩作战,这个男子总能在困境中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与魄力,让她不自觉地信任他。她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证据,协助陆砚昭查出真相。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镇国公府书房内,陆崇渊正对着案头的舆图皱眉沉思。忽然,窗外传来三声特殊的鸟啼,他瞳孔微缩,快步走到书架前,按下暗格机关。一本看似普通的《太平御览》缓缓弹出,夹层里躺着一张浸过矾水的素绢。
他举起素绢对着烛火,淡黄色的字迹渐渐浮现:“漕船遇险,证据在手,速援。砚昭。” 陆崇渊的手指微微发颤,这是他与陆砚昭约定的绝密联络方式 —— 用矾水书写密信,平时无色无痕,只有经火烘烤才会显形,且看过即焚。而窗外的鸟啼暗号,则是陆砚昭安插在漕帮的眼线专用。
“来人!” 陆崇渊将素绢投入烛火,火苗瞬间窜起青芒,“传影阁风、雷、电三堂堂主,即刻到书房议事!” 他转身时,案头的青铜虎符在烛光下泛着冷光,那是影阁最高调令信物。
半炷香后,三位堂主鱼贯而入。陆崇渊神色凝重:“砚昭此次怕是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才会遭此劫难。” 他目光深邃,扫视着众人,“影阁即刻启动应急方案,密切关注东厂动向,同时收集一切与火器走私、莲花商会相关的情报。” 他心中清楚,这不仅仅是救儿子的问题,更是关乎镇国公府的声誉和朝廷的安危。
安排好影阁事务后,陆崇渊马不停蹄地入宫面圣。乾清宫内烛火摇曳,弘治皇帝身着常服,案头堆满奏书,正对着舆图沉思。见陆崇渊匆匆而来,抬手示意免礼:“镇国公如此急切,可是江南之事有了变故?”
陆崇渊单膝跪地,声音低沉:“陛下明察秋毫。犬子砚昭在江南查获火器走私与官员贪污的铁证,却遭东厂千户扣押。臣斗胆猜测,此事背后定有朝堂重臣与江湖势力勾连,意图颠覆朝纲!” 他从袖中取出密信副本,双手呈上,“这是砚昭暗中传出的消息,还请陛下过目。”
弘治皇帝接过密信,眉头越皱越紧。殿内一时寂静,唯有烛芯爆裂的声响。良久,他将密信重重拍在案上:“火器流入江湖,形同养虎为患!这些年东厂行事愈发张狂,打着监察百官的旗号,行中饱私囊之事,朕岂会不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