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之后,0号便开启了他在番茄大学的学习生活。
课堂上,知识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可一旦涉及生活常识,他就状况百出。
有一回,学校组织社团招新,热闹非凡。
一位热情的学姐拿着传单,笑着递给0号:“学弟,来参加我们的美食社吧,每周都有各种美食分享活动哦!”
0号礼貌地接过传单,看着上面花花绿绿的美食图片,一脸茫然:“美食?是指能提供化学能的物质吗?”
学姐被他的逆天问题逗笑了,耐心解释:
“美食可不只是填饱肚子,是那些吃起来超享受,能让人开心的美味食物呀,像蛋糕、火锅,都是美食。”
0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这些信息存储进自己的数据库。
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好像下了什么决定。
又有一次,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周末的娱乐活动。一个男生兴奋地说:
“周末我打算去看最新上映的科幻大片,听说特效超震撼!”
0号好奇地问:“看电影是怎样的体验?”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描述着:“就是坐在黑暗的影厅里,看着超大屏幕,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电影世界一样,特别沉浸。”
0号默默记住,尝试在脑内计算机中查询看电影的场景,发现其实很无聊。
因为0号讨厌里面没有一点现实根据的设定,这些设定只会干扰自己对现实的判断。
随着时间推移,0号渐渐掌握了不少生活常识。
他开始学会使用社交软件,和同学们在网上交流。
虽然回复总是异常的人机,但大家也都习惯了他独特的说话方式。
为了更深入了解人类社会,0号养成了每天看新闻的习惯。
第一次打开新闻页面,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他的处理器短暂卡顿。
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各种新闻琳琅满目。
他看到一条关于科技突破的新闻,讲的是一种新型能源的研发取得进展。
这让他想起父亲实验室里那些关于能源的研究资料,开始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
0号觉得,果然还是父亲更厉害。
看到社会新闻里人们互帮互助的暖心故事,他努力理解人类情感中善良与关爱的部分;
而面对国际争端的报道,他尝试剖析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人类的行为动机。
每一条新闻都是他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他不断吸收、分析,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对人类社会认知的一部分。
在大学的这段日子里,0号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
尽管他依然无法完全理解人类情感的微妙之处,这个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最难理解的一部分。
…………
第三周,无课,下着倾盆大雨。
0号望着窗外如注的暴雨,细密的雨幕模糊了远处的景色,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水帘包裹。
豆大的雨点砸在窗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又顺着玻璃滑落,汇聚成一道道水流。
这时,手机“叮咚”一声,微信提示音打破了寂静,0号拿起手机,看到是晓妍发来的消息。
以往,晓妍总会分享一些自己有感而发写的诗词,而且似乎只发给0号一人。
0号凭借强大的语言分析程序,每次都能精准解读其中含义,还会详细地给晓妍“翻译”。
而晓妍在收到回复后,往往就没了下文,搞得0号疑惑不已,不过下次还是照样翻译。
这次也不例外,晓妍发来的是一首关于雨的古诗: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0号的处理器迅速运转,解析着诗句中的意象与情感。
他很快理解了诗中蕴含的孤独、怀旧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然后条理清晰地回复道: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景,借景抒情。
从‘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能看出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因旧时光不再、亲友离散而生的悲伤。
……”(我不想水字)
发送完消息,0号盯着手机屏幕,等待晓妍的回复。
这一次和往常一样,晓妍始终没有回应,0号的程序里没有焦急的情绪设定。
但他对晓妍这种反常的沉默感到疑惑,他反复检查自己的回复,确认没有逻辑错误或表述不当之处。
0号思索着,既然这么多次交流都没有得到晓妍进一步的回应,或许真如人类常说的“实践出真知”。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诗词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
于是,他打开鞋柜,拿出雨伞,直接走进了那片雨幕之中。
雨滴重重地打在伞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风声裹挟着雨水,肆意地扑面而来。
0号沿着街道缓缓前行,努力去感受诗中描绘的氛围,尽管他完全感受不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