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勇的手松动了些,木棍往下垂了寸许。随安趁机道:“我们带的药,先给你们最危重的人用,若无效,任凭处置。”他解开药箱,拿出包“清瘟一号”,药香混着薄荷的清凉飘了过去,“这药能退热,你们闻闻。”
正僵持着,桥那头跑过来个气喘吁吁的汉子,是邻县县衙的文书:“让他们过来!县令有令,让他们去城隍庙暂歇!”原来刺史的信提前到了,县令虽不情愿,却也不敢违逆上官。
过了石桥,才算真正进了邻县地界。路边的田地荒了大半,偶尔能看见倒伏的稻草人,身上还缠着破烂的布条。随安想起先生说的“大疫之后,必有凶年”,心里沉甸甸的。王二柱忽然拽了拽他的袖子,指着前头村口:“你看。”
村口的老槐树下,蹲坐着十几个男女,都用破布蒙着脸,见他们过来,纷纷往后缩。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她却死死抱着不肯松手,眼里满是恐惧。
“别过来!”妇人的声音嘶哑,“你们是来勾魂的吧?俺们不看!死也死在家里!”
随安跳下驴,慢慢走过去,把“渡心要言”举得高高的:“我们是来治病的,你看这上面写的——‘病去如抽丝,信则能安’。双经渡先生在虢州救了几百人,你家孩子还有救。”
妇人怀里的孩子忽然咳嗽起来,咳得像只破风箱。随安想起先生教的“望诊”,那孩子的眼睛半睁半闭,正是“神疲”之相。他赶紧从药箱里拿出个小瓷瓶,倒出粒润喉的药丸:“先给孩子含着,能好受些。”
药丸是蜜炼的,带着甘草的甜味。妇人犹豫了半天,终究抵不过孩子的咳嗽声,颤抖着手接了过去。药丸刚放进孩子嘴里,那小小的身子就不咳了,睫毛颤了颤,像是舒服了些。
“这药…不要钱?”妇人的声音低了下去。
“分文不取。”随安道,“先生说,‘医者仁心,不求回报’。”他回头对王二柱道,“你带几个人去城隍庙搭医棚,我先去看看这孩子。”
王二柱应着,招呼众人卸驴背上的东西。有个痊愈者原是木匠,从包袱里掏出斧子,就去砍路边的枯树枝。随安跟着妇人往村里走,走没几步,就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好几个蒙脸的人跟了上来,有人怯生生地问:“先生…俺家老头子也烧得厉害,能救救吗?”
随安停下脚步,望着那些藏在破布后的眼睛,忽然明白了先生说的“心定能生慧”。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能救!都能救!跟我来!”
阳光穿过云层,落在他身上,也落在那些慢慢放下破布的脸上。远处的城隍庙方向,已经传来了劈柴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像是在敲开希望的门。
想知道医队能否顺利控制邻县疫情?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双经问渡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双经问渡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