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清晨已经带着凉意,根据地却比往日更加忙碌。多亏了侦察连争取到的宝贵时间,转移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刘肖站在新开辟的训练场上,看着学员们进行最后一次战术演练。这些年轻人还不知道,几天后他们就要奔赴不同的战场。
团长,电台有重要消息。通讯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拿着一张刚刚译出的电文。
刘肖接过电文,只看了一眼,脸色就沉了下来。电文很短,只有一行字:
东海事变,同志殉难,形势危急。
他立即召集核心团队。指挥所里,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凝重。
他们终于动手了。周文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在东海各大城市发动清党,屠杀我们的同志。
程铁军一拳砸在桌子上:这群叛徒!早知道当初在黄埔就该...
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刘肖打断他,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这场风暴很快就会刮到这里。
许向前忧心忡忡地说:根据地的位置已经暴露,他们绝不会放过我们。
不仅仅是他们。赵立仁补充道,各地的军阀很可能会趁机向我们发难,向那些人表忠心。
形势比他们预想的还要严峻。原本只是应对一次普通的围剿,现在却要面对整个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立即召开连级以上干部会议。刘肖下令。
半小时后,干部们聚集在临时搭建的礼堂里。当周文宣布东海的消息时,会场顿时炸开了锅。
跟他们拼了!一个年轻的营长激动地站起来。
对,拼个鱼死网破!
安静!刘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拼命是最容易的,但我们要的是胜利,不是无谓的牺牲。
他走到台前,目光扫过每一张激愤的面孔:他们的背叛,确实让我们遭受了重大损失。但这恰恰证明了一点:只有我们选择的道路才能真正拯救这个国家!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现在,我们要做出选择。刘肖继续说,是留在这里,与敌人血战到底;还是战略转移,保存革命的火种。
干部们开始激烈讨论。主张死战的人认为,放弃根据地就是向敌人示弱;主张转移的人则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就在这时,一个通信兵匆匆走进来,递给刘肖一份电报。刘肖看完后,脸色变得更加凝重。
同志们,刚刚收到总部的指示。他举起电报,要求我们立即转移,向湘赣边区靠拢。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沉默了。总部的指示很明确,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这片经营了一年多的根据地。
什么时候出发?周文问。
三天之内。刘肖回答,轻装简从,只带必要的装备和物资。
会议结束后,整个根据地都动了起来。战士们开始整理行装,销毁不必要的文件,掩埋带不走的物资。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既有对敌人的愤恨,也有对这片土地的不舍。
刘肖亲自监督重要设备的转移。这些教学器材和训练设备,是他们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
能带走的尽量带走,他对许向前说,这些都是革命的宝贵财富。
许向前点点头:我已经安排好了,重要的设备和资料由运输队负责,伤员和医护人员随主力行动。
傍晚时分,刘肖登上了根据地旁边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夕阳的余晖洒在营房和训练场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周文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舍不得?
毕竟在这里待了这么久。刘肖轻声道,看着它从无到有,看着一批批学员在这里成长。
我们还会回来的。周文的语气很坚定,总有一天,我们要让红旗重新在这片土地上飘扬。
夜幕降临,根据地里却灯火通明。每个人都在为转移做着最后的准备。刘肖走过一间间营房,看到战士们正在仔细擦拭武器,整理行装。
在一间营房里,几个年轻学员围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什么。看到刘肖进来,他们立即站起来。
团长,我们真的要放弃这里吗?一个学员忍不住问。
刘肖看着这些年轻人充满困惑的脸庞,轻声说:这不是放弃,这是为了将来能够走得更远。记住,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湘赣边区的位置:那里有我们的同志,有更广阔的天地。从那里出发,我们能够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学员们的眼神渐渐明亮起来。
深夜,刘肖回到指挥所,发现苏湘云正在帮他整理文件。
你都知道了?刘肖问。
苏湘云点点头,继续手上的工作:我是医生,当然要跟着部队行动。
这一路会很辛苦。
再辛苦,也比不上那些牺牲的同志。苏湘云抬起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我要继续救治伤员,让更多的战士能够活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刘肖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无言的感动。
第三天黎明,转移的队伍在晨雾中集结完毕。战士们整齐列队,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刘肖站在队伍前,做最后的动员:
同志们,今天我们暂时离开这里,但不是永远的告别。记住这片土地,记住我们在这里流过的血汗。总有一天,我们会带着胜利回来!
革命必胜!战士们齐声高呼。
朝阳完全升起时,队伍开始有序撤离。刘肖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已经空荡荡的根据地。
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而他们,将继续在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黄埔铁流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