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分队成功侦察到敌军情报的消息,在军校高层引起了震动。次日清晨,校本部的紧急军事会议一直持续到正午。
一个连的正规军,就潜伏在我们眼皮底下。常凯校长面色铁青地敲着桌子,这是我们黄埔军校的耻辱!
廖忠凯相对冷静些:现在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他们的意图。是单纯的侦察,还是准备发动袭击?
周文看向刘肖:刘教育,你的判断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肖身上。他站起身,走到军事地图前:根据特别分队的情报,敌军在这个位置构筑了半永久性工事,还储备了大量弹药。这显然不是短期侦察该有的配置。
他用指挥棒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里距离军校只有十五公里,急行军三小时即可到达。更关键的是,这个位置恰好扼守着我们与广州联系的主要通道。
邓演程倒吸一口凉气:你是说,他们想要切断我们的后勤补给?
不仅如此。刘肖的指挥棒移向另一个方向,如果从这个位置发动突袭,配合炮火支援,可以直接威胁到军校的核心区域。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常凯斩钉截铁地说,在他们动手之前,拔掉这颗钉子。
我同意。廖忠凯点头,但对方是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连,我们能动用的兵力有限。
周文突然开口:也许这正是检验特别分队实战能力的机会。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特别分队才训练了一个月,让他们去对付一个正规军连队,这太冒险了。邓演程立即反对。
不是强攻,是智取。刘肖接过话头,特别分队的特点是机动灵活,擅长突袭。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以少胜多。
会议最终决定:由特别分队执行这次突袭任务,常规部队在外围策应。刘肖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程赓担任前线指挥。
......
当天下午,特别分队训练场内气氛凝重。队员们已经得知了任务内容,个个神情严肃。
这是我们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实战。刘肖站在队列前,任务很危险,有人想退出吗?
没有人移动。
很好。刘肖点头,记住,我们不是去送死,而是要用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下面开始布置作战计划。
他让队员们围拢到沙盘前:敌军的布防很严密,正面强攻必然损失惨重。所以,我们要换个思路。
刘肖的手指指向沙盘上的一处断崖:这里是敌军防御的盲点。他们认为这里地势险要,不可能被突破,所以只布置了一个哨位。
可是教育,许向前皱眉,这处断崖几乎垂直,怎么突破?
这就是关键。刘肖示意程赓展开几张图纸,这是我设计的简易攀登工具。今晚是新月,夜色最暗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里悄无声息地摸上去。
赵立仁提出疑问:就算上去了,一个哨位也很好解决。但枪声一响,整个营地都会惊醒。
谁说要用枪?刘肖从工具箱里取出几件特制的装备,这是按照我的图纸赶制出来的弩箭和消音匕首。我们要像影子一样,在敌人发现之前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刘肖详细讲解了每一个步骤。队员们反复推演,直到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
记住,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摧毁敌人的指挥系统和弹药库。一旦得手,立即撤退,不与敌人纠缠。
夜幕降临时,特别分队准备出发。队员们检查着装备,脸上既有紧张,也有兴奋。
周文亲自来为队员们送行:同志们,军校的安危就拜托你们了。记住,你们是革命的火种,一定要平安归来。
刘肖最后一个检查队员们的装备。当他走到赵立仁面前时,这个曾经质疑他的学生立正敬礼:教育,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我相信你。刘肖拍拍他的肩膀,记住训练时的要点,随机应变。
特别分队像一群幽灵般消失在夜色中。刘肖和指挥小组留在军校的作战室内,通过无线电保持联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作战室内气氛紧张。程赓不停地看表,邓演程则在室内踱步。只有刘肖静静地坐在电台前,表情平静。
猎鹰报告,已到达一号位置。无线电里传来许向前压低的声音。
按计划行动。刘肖回复。
......
断崖下,特别分队的队员们如同壁虎般向上攀登。刘肖设计的简易攀登工具发挥了作用,队员们悄无声息地向上移动。
许向前第一个到达崖顶。他小心翼翼地观察哨位,发现哨兵正在打盹。一个手势,两名队员迅速上前,用涂黑的匕首解决了哨兵。
安全。
队员们陆续上崖,按照预定计划分成三个小组。许向前带领突击组直扑指挥所,赵立仁带领爆破组前往弹药库,王虎带领掩护组占领制高点。
营地内静悄悄的,敌军显然没有料到会有人从断崖方向发动袭击。
许向前小组如同鬼魅般接近指挥所。门口有两个哨兵,正在低声交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