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轮突突地航行在珠江水道上,两岸的景致从繁华的码头区逐渐变为郁郁葱葱的田园和起伏的丘陵。咸腥的江风带来了丝丝凉意,也吹散了码头的喧嚣和混乱。
刘肖站在船舷边,沉默地望着远方。程赓则是个闲不住的人,安排好许向前等一批新生后,又溜达回了刘肖身边,掏出皱巴巴的烟盒,递了一支过来。
刘教育,来一支?南洋的,味道还凑合。
刘肖摆手婉拒:谢谢,不会。
程铁军也不在意,自顾自点上,深深吸了一口,吐出浓浓的烟雾。刘教育是从德国回来的?他看似随意地问道,目光却带着审视。
刘肖点头,这层身份是系统为他安排好的保护色,正好契合他超越时代的军事知识,学了些皮毛。
嘿,能从德国学成归来的,都是有大本事的人。程赓咧嘴一笑,咱们军校现在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廖忠凯党和周文主任求贤若渴,刘教育来了,正好大展拳脚。
廖忠凯,周文。这两个名字让刘肖心神微震。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就是这些决定华夏未来命运的关键人物。
尽力而为。刘肖的回答依旧简洁。言多必失,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谨慎是首要原则。他能感觉到程赓的试探,这位未来的情报工作领导者,其敏锐和洞察力已然初现端倪。
【人物分析:程铁军。性格豪爽外向,善于交际,观察力敏锐,对革命抱有极大热忱。当前关系:中立偏友善。建议:保持坦诚,展现专业能力,可建立初步信任。】
系统的分析无声地掠过脑海,与刘肖自己的判断不谋而合。
咱们军校,现在就是个草台班子。程赓吐着烟圈,话匣子打开了,学生是好学生,热血青年,不怕死。可这教材、教官、枪械,要啥缺啥。常凯校长天天为经费和军火发愁,廖先生到处化缘,周主任则忙着给学生们灌输革命思想......不容易啊。
他的话语里带着调侃,也透着对这个新生机构复杂情感的认同。刘肖静静地听着,将这些信息与脑中的历史知识相互印证。此时的黄埔,确实处于筚路蓝缕的初创阶段,充满了理想,也充满了现实的窘迫。
约莫一个多小时后,一座绿意盎然的岛屿出现在前方。长洲岛,黄埔军校所在地。
船只靠岸,眼前的景象比广州码头要肃穆许多。简陋的木质码头,持枪肃立的哨兵,以及岛上隐约传来的操练口号声,都预示着这里与外界不同的氛围。
在程铁军的引领下,刘肖和新生们踏上岛屿的土地。泥泞的道路,简陋的营房,操场上穿着灰色军装、喊着口号跑步的队伍,一切都显得原始而充满生机。
程赓先将新生交给其他官佐带去办理入学手续,然后亲自带着刘肖前往校本部报到。
所谓的校本部,也是一排砖木结构的平房,条件十分简陋。在程赓的通报下,刘肖被引到了一间办公室前。
周主任,刘肖教育前来报到!程铁军在门口立正,高声报告。
请进。一个温和而清晰的声音传来。
刘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办公室不大,陈设简单,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孙先生的肖像和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书桌后,一位穿着朴素军装,面容清癯,目光深邃沉静的年轻人站了起来,面带微笑地看向他。
这就是周文!年仅二十六岁,却已是黄埔军校举足轻重的人物。
尽管心中波澜起伏,刘肖的表面依旧维持着镇定,他上前一步,双手递上委任状:黄埔军校战术教育刘肖,向周主任报到!
周文接过委任状,仔细看了看,温和的目光落在刘肖身上,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抵内心。刘肖同志,欢迎你。一路辛苦。他的官话带着清晰的江淮口音,语气亲切而有力,早就听闻有一位年轻的留德军事人才愿意回国效力,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坐。
谢主任。刘肖依言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周文也坐下,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姿态放松却自然流露出一种掌控力。我们黄埔军校,是先生亲手缔造的革命军校,旨在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政治人才。这里的条件很艰苦,但这里的青年,是华夏未来的希望。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期许,刘教育是科班出身,见识过西方先进的军事体系,希望你能将所学倾囊相授,为革命事业注入新的血液。
必当竭尽全力,不负主任期望。刘肖郑重回答。面对这位未来的巨人,他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感召力。
周文点点头,随即话锋微转,看似随意地问道,刘教育在德国,主修的是?
侧重步兵战术与初级指挥官的培养。刘肖谨慎地回答,这符合他战术教育的身份,也为他后续可能的现代军事理论铺垫基础。
嗯,这正是我们目前最急需的。周文表示赞同,学生们热情很高,但缺乏系统的军事素养。很多旧军队带来的陋习,也需要革除。刘教育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