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此次的反腐动作也有这方面考虑。
只要他还在这个位置上,就会按一个节奏推进:每三年开展一次省内高层的“清理整顿”。
先动大鱼,震慑中层,放小鱼继续游。
等到下一轮三年周期开始,
那些中层里的一些人,可能又成了新的“大鱼”,再一一收拾。
至于为何不一次性将所有人问题都解决?
呵……
你觉得现实吗?
这类问题,自古以来就没断过。
朱元璋够狠吧?
结果不也是一样?
与其花大力气去追查每一个小鱼小虾,
不如让他们慢慢“养肥”,等他们捞得差不多了,再来一次清算。
这样,所有的一切自然就收归公有。
为什么历史上反腐往往在朝廷缺钱的时候才会启动?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有钱的时候你去查,做事的人反而会更谨慎、更卖力;
没钱的时候你去查,下面的人反而更老实。
因为有钱的时候他们觉得你不会轻易动他,
没钱的时候,傻子都知道你要动真格了。
所以,与其一刀切,
不如一点点地“割肉”。
肉割多了,时间久了会坏,得想办法“花出去”,但最终能落实多少,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点点地割虽然不能根除问题,
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就像和珅用细糠掺进赈灾粮一样,听起来荒唐,却确实能起到作用。
高育良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与其树敌太多,不如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这些人自己一步步走进“笼子”。
这种做法,早年粤王就曾尝试过,也算是一种经验。
那时候的粤王何其风光,
但最后呢?
嘿……
你知道怎么着?
被汏佬一纸命令,直接削弱了一半势力。
四大财团几乎被一锅端,
如今连本地都不敢轻易出去活动。
若不是汏佬手下留情,
恐怕连本地都要待不下去。
很多人说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其实不然。
这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问题。
搞经济建设,自然要有搞经济建设的姿态。
当年国家急需外资注入,而外资背后主要由犹太财团掌控,那时国家需要他们进来。
等到国家经济完全充实起来的那一天。
甚至当国家不再依赖这些外来资本的时候。
或者说,国家已经具备了完全掌控这些资本的能力时。
看看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就清楚了。
最初,外资占七成,内资仅三成。
到现在外资三成,内资占七成,未来还将逐步变成外资两成,内资八成,直至外资一成,内资九成。
到那时,外资将整体撤出。
南方地区就是在三年前开始逐步被整顿,一直延续至今。
未来?不,准确地说,就是当下。
这两年国家经济进入了平台期。
到如今被一点点削弱力量。
华东几大资本势力,
如今已与高育良结成利益联盟。
“唉……”
高育良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也懒得再深思太多。
岳父的意思,他心知肚明。
其中也带有提醒和敲打的意味。
如果是从前,老丈人肯定不会这样,甚至巴不得自己和他们走得更近。
但如今局势早已不同了。
人的立场,终究是由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老丈人再过几个月就要更进一步。
他现在考虑的问题自然也更周全。
自己这边联合秦家等几个大家族,再加上即将接手的严柳体系,势力之大,几乎可以称得上全国第一。
虽然自己是老丈人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执行者。
但那些老一辈的考量也很关键,此外,基层生态的变化,也就是活跃度,也不容忽视。
这些因素都相当重要。
现在高育良也只能和他们做些协商。
等自己调入京城后。
你们也该交出一些人来。
我好有个交代,今后的工作也更容易推进。
高育良也会给他们一个承诺。
只要你交出一个,我能设法扳倒两个。
你交出两个,我就扳倒他们四个。
现在就看你们谁的根基更深了!
当然,能被他注意到的,
至少也得是与自己处于同一层级的对手。
低于这个级别的,
对高育良而言,不过是顺手而为。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搅动局面。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定下了目标。
力争五年内拿下二十个目标。
当然,如果能拿下一个像赵立春那样的,还是手握实权的,那一个就顶十个。
上午八点半刚过,
两人用完早餐后回到卧室换衣服。
主卧的衣帽间足足有四十多平米,高育良的衣服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里面除了几件行政夹克和黑裤子之外,
日常穿着的衣服几乎没有几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