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这个男人的脾性再清楚不过。
“情况不妙啊。”高育良轻轻叹了一声,“看来,我还要继续代理省掌。”
“你还要代理?”秦思卉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对她而言,这意味着不必仓促接任。
高育良继续代理,至少能让她们这边多一些准备时间,也是一种平稳过渡。
对她自己而言,是件好事;对汉东来说,也能维持发展的节奏。
若是中央突然换人,恐怕又要回到沙瑞金、高育良、甚至赵立春、刘海那一时期的格局。
那对汉东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上面如此安排,多半是为了大局稳定。
不过,秦思卉心中还有另一桩事。
那便是京海市的升格问题。
这背后,牵涉到不少权力博弈。
京海如果真能完成升级,那这座城市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届时,市韦书籍和市长的职务都会相应提升到副省级。
对市长这个职位,秦思卉倒并不特别在意,她真正关心的,是市韦书籍的人选会从哪个体系中产生。
按照惯例,副省级城市的市韦书籍通常由省韦常委兼任,京州市便是如此操作的。
然而,中央有明文规定,省韦常委的人数不得超过十三人。
目前汉东省韦常委一共有十二人,看似还空着一个名额,但事实上,省韦委员的编制已经满员十三人。
因为省掌由高书籍暂时代理,而这个代理职务终归只是过渡。
这就意味着,未来常委班子必须腾出一个空位来。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京海市韦书籍的任命,要么由副省掌兼任,要么就得从现有常委中调出一个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置该怎么腾?
目前来看,只有两个办法可行。
第一,安排某位省韦副书籍兼任其他职务,这样就能空出一个名额,把常委人数从十二减到十一。
第二,则是将吕州市韦书籍的位置让出来。
但从现实来看,这第二个办法显然不太现实。
吕州作为汉东经济第一大市,虽然不是副省级城市,但必须纳入省韦常委的直接掌控之中,否则极易脱离控制,形成地方势力坐大的局面。
粤省早年的经验就足以说明问题。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由省领导兼任地方要职,其背后原因,正是因为当地宗族势力根深蒂固,省里若不亲自抓,就可能出乱子。
比如那道闻名遐迩的地方名菜,背后其实也有一段掌故。
因此,吕州的位置动不得。
至于京州,那更是无需多言。
京州不仅仅是省会那么简单,更是全国仅有的两座“京”字头城市之一。
曾是前朝首都,如今是华东地区的军事、教育、政治中心,堪称国家控制南方的重要枢纽。
所以可以预见,京海市韦书籍的任命,肯定不会由省韦常委来兼任,不光是因为空缺不够,更因为京海本身还不够“分量”。
若论战略地位,除了京州之外,京海无疑是汉东的第二城,吕州和天海都难望其项背。
光凭一个京海,就足以牵制四大省份,地理位置不南不北,正处在南北交界的关键节点。
这一点在五六十年代就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时华东军区近半兵力就部署在京海,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淮东、中原、汉东和皖南四省,甚至可以说,是为整个华北平原设立的一道防线。
可惜,如今是讲经济的时代,一切都得为经济发展让路。
京海再重要,也只能暂时靠边站。
秦思卉真正关注的,是未来的市韦书籍究竟是由副省掌兼任,还是由省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来兼任。
在她看来,前者显然更有利于她的布局。
一旦由副省掌兼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她都有插手京海事务的空间和权力。
更何况,她如今是常务副省掌,未来的省掌人选,可能性至少有七成。
当然,这个七成也不是凭空而来。
如果仅靠秦家的支持,恐怕最多也就两成把握。
但若能获得高书籍的背书,胜算至少能再加五成。
而高书籍的支持,往往意味着来自更高层的认可。
一旦顺利上位,秦思卉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都是有野心的。
她也不例外。
其实,早年她并没有太大的政治抱负。
喜欢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