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伸出一根手指,在烛火前轻轻一点,仿佛要点亮众人心中的迷雾。
“我们还缺少最核心的东西,国家的灵魂。”
“国家的灵魂?”
这个词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对于这些在刀口舔血、在泥泞中建设的实干家而言,“灵魂”二字太过虚无缥缈。
四子何石,性格最为刚直勇猛,他第一个开口,声音洪亮如钟:“父亲,我认为,这灵魂就是‘忠诚’!是对您,对何维家族血脉不容置疑的忠诚!只要所有人都视您为唯一的神,视我们为您的延伸,联盟便能坚如磐石,任何宵小都不敢再生异心!”
他的话代表了军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简单、直接、有效。
经历了血腥的背叛,他们更愿意相信最原始也是最牢固的血缘。
何维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将目光转向了女婿余涛。
余涛沉吟片刻,说道:“岳父大人,我认为是‘契约’。我们每个人、每个城市,都像渔港城的商会一样,签订一份牢不可破的契约。我们共同推举您为最高的守护者,我们向您纳税,为您而战,而您则庇护我们的生命与财产不受侵犯。谁破坏契约,谁就是所有人的敌人。这灵魂,应该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规则。”
这是一种更进一步的思考,已经有了社会契约论的雏形。
“不对。”一直沉默的首席工程师陈启摇了摇头,他习惯性地用手指在桌上画着横平竖直的线条,“我认为是‘标准’。忠诚会动摇,利益会改变,但标准不会。只要我们所有城市都使用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历法,修建统一规格的道路和水渠,只要我们的孩子都学习同样的书本,那么无论相隔多远,我们都是一个整体。这灵魂,应该是渗透进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文明规范。”
一时间,议事厅内众说纷纭。
血脉、契约、标准……每一种观点都切中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却又都像是盲人摸象,无法描绘出那头名为“国家”的全貌。
就在这时,两个始终保持沉默的女人,几乎同时抬起了头,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那是林沐与木青。
白日的重逢,化解了她们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心结与尴尬。
此刻,她们不再是情敌,而是这个联盟中,思考层次最接近何维的两位女性。
林沐向前一步,说道:
“老师,我想说说我守卫上海港十六年的感受。”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在那最黑暗的三年里,矛都的大军围城,城内粮草断绝,我们甚至开始吃草根树皮。有无数次,我都想过放弃。但是,每当我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中那些面黄肌瘦却依然在打磨兵器的工匠,看着那些抱着孩子的母亲为守军缝补衣甲,我就在想,我们到底在守护什么?”
“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也不仅仅是对您个人归来的期盼。”她的眼中泛起了泪光,“我们守护的,是一种荣誉感,一种归属感。我们是‘上海港人’,更是‘联盟公民’!我们不能给联盟丢脸,不能给您这位开创者蒙羞!我们坚信,在遥远的上游,还有铜都城,还有我们的同胞!我们不是一座孤城!”
她的话,让在场所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都感同身受,眼眶泛红。
“所以,我认为,国家的灵魂,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身份认同。”林沐做出了总结。
她的话音刚落,木青便温柔地接了下去。
“我同意林沐的看法,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补充。”木青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泉,抚慰着众人激荡的心绪,“在南洋的那些年,我们遇到了尼亚人、达雅克人,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部落。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灵,不同的习俗。我们是如何将他们融合进南洋城的呢?不是靠武力征服,也不是靠强行同化。”
“我们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陶器,更锋利的工具,更有效的药物,更公平的分配方式,还有最重要的——希望。”
木青的眼神清澈而明亮:“我们让他们看到了一种更安全、更富足、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他们之所以愿意放弃旧的一切,成为南洋城的一份子,是因为他们对这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有一种‘共同的向往’。他们相信,跟着我们,未来会更好。”
“所以,我认为,国家的灵魂,还应该包括这种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
这两个观点,如同一阴一阳,完美地契合在一起,瞬间让议事厅内所有人都感到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撼。
连何维的眼中,都流露出了一丝惊叹与欣慰。
他缓缓地鼓起了掌。
“说得好。”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扫过铜都城、渔港城、上海港……一直延伸到遥远南洋的那片群岛。
“忠诚、契约、标准,这些是国家的基石。但林沐和木青所说的,才是真正能让这些基石凝聚成一体,并赋予其生命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