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福在文字交流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后金的局势却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随着后金势力的不断扩张,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各种问题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旧的那套管理办法明显不够用了,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制度,就成了摆在后金统治者面前的一道急待解决的难题。
皇太极为此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天天在朝堂上唉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要是没有一套好的制度,咱这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怎么稳得住啊!”大臣们也都低着头,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谁也拿不出个好主意。希福看着这场景,心里暗暗想道:“我精通三种文字,又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说不定能在这事儿上出份力呢!”于是,他鼓起勇气,站出来对皇太极说:“大汗,微臣愿意为制定典章制度尽一份力!”皇太极一听,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紧紧握住希福的手说:“希福啊,你可真是朕的救星!这事儿就交给你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办好!”
第五章:苦思冥想寻良策,借鉴融合觅新机
希福领了任务后,就像一头钻进书堆里的老学究,天天泡在书房里,查阅各种资料。他把满、汉、蒙古三个民族的旧有制度翻了个底朝天,一会儿看看满族以前的部落规矩,一会儿研究研究汉族那套复杂的封建礼仪制度,一会儿又琢磨琢磨蒙古族的草原管理办法,脑袋里就像一团乱麻,各种想法搅在一起。
“这满族人的制度简单直接,适合打仗,但治理国家好像差点意思;汉族的制度倒是完备,可有些太繁琐了,咱满族兄弟怕是吃不消;蒙古族的制度在草原上行得通,在这大城市里又不太合适……”希福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哎,我干嘛非要选一种呢?把它们的优点都结合起来,不就能搞出一套适合咱后金的制度了嘛!”想到这儿,希福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于是,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整理资料,把三个民族制度里好的部分挑出来,再根据后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融合。这期间,希福累得眼睛布满血丝,人也瘦了一大圈,但他心里一直有个信念支撑着他:“我一定要把这事儿办成,不能辜负大汗的信任!”
第六章:朝堂之上起纷争,改革之路多波折
希福好不容易把典章制度的初稿弄出来了,满心欢喜地拿到朝堂上,想着能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可没想到,这一拿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顿时炸开了锅。
那些守旧的满族贵族首先跳了出来,他们瞪大了眼睛,指着希福的稿子,气呼呼地说:“希福,你这搞的是什么玩意儿?咱满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你说改就改?这不是数典忘祖吗?”
希福赶忙解释:“各位大人,时代变了,咱们现在地盘大了,人多了,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应了。我这是把满、汉、蒙古三个民族制度的优点结合起来,为了咱后金能更好地发展啊!”
但这些贵族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嚷嚷得更厉害了:“哼,什么优点结合,你就是被汉族文化迷了心窍,想把咱满族变成汉人!”
这时候,一些汉族官员也站出来说话了:“希福大人,你这制度里对汉族礼仪的借鉴好像还不够啊,应该更多地采用我们汉族那套成熟的体系,才能显示出大国的风范。”
希福一听,头都大了,两边的意见都不一样,这可怎么整?他心里那个委屈啊,但还是耐着性子,一个一个地给他们解释。可这些人就像油盐不进,争论来争论去,也没个结果。希福看着朝堂上乱成一团的样子,心里暗暗发愁:“这改革之路,可真是充满了波折啊!”
第七章:大汗支持破僵局,艰难推进改革路
就在希福感到绝望的时候,皇太极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都别吵了!希福为了这套典章制度,日夜操劳,他的用心朕都看在眼里。如今局势不同以往,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让后金长治久安。希福的方案,朕觉得很有道理,既保留了咱满族的特色,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长处,就按这个来办!”
大汗都发话了,那些贵族和官员们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服气,但也不敢再吭声了。希福感激地看了皇太极一眼,心里暗暗发誓:“大汗如此信任我,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把这典章制度推行下去!”
从那以后,希福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更加努力地推进典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给官员们讲解新制度的好处和具体内容。遇到那些顽固不化的人,他就反复做思想工作,磨破了嘴皮子。在希福的努力下,新的典章制度终于开始在一些部门试行起来,虽然过程还是很艰难,但好歹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第八章:典章初定显成效,国家治理焕新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