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那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睿亲王多尔衮就像一位自带“主角光环”的“霸道总裁”,在权力的游戏中纵横捭阖,搅得整个政坛风云激荡。
第一章:幼年失势,壮志暗藏
多尔衮出生那会儿,后金正是努尔哈赤带着一帮子人四处打拼,开疆拓土的火热时期。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那出身,那是相当尊贵。可这老天爷似乎就爱跟他开玩笑,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多尔衮年纪还小,在那场激烈的汗位争夺赛中,根本就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太极登上了汗位。这对多尔衮来说,就好比刚要起跑,就被人一脚踹出了赛道,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
但多尔衮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主儿,虽然暂时失势,可他心里的小火苗一直烧得旺旺的,暗自憋着一股劲儿,想着总有一天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就像一只暂时蛰伏的猛虎,表面上老老实实,可眼神里时不时透露出的那股子狠劲儿,让人知道他绝不是个甘愿平凡的人。年纪轻轻的他,在皇太极的眼皮子底下,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壮志,等待着时机,准备随时绝地反击。
第二章:皇太极麾下,暗自蓄力
皇太极上位后,多尔衮心里虽然不爽,但他也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还不是跟皇太极对着干的时候。于是,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皇太极那是毕恭毕敬,皇太极指东他绝不往西。不仅如此,多尔衮还主动请缨,跟着后金的军队四处征战。
这多尔衮打起仗来,那可真是勇猛无比,简直像开了挂一样。每次上战场,他都像个不要命的战神,冲锋在前,杀得敌人屁滚尿流。在攻打蒙古察哈尔部的时候,多尔衮那表现,简直惊艳全场。他带着一队精锐骑兵,像一阵狂风一样,直接冲进了敌人的阵营,左冲右突,把敌人的阵型搅得乱七八糟。这一战,多尔衮不仅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还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可把皇太极给高兴坏了。
皇太极一看,这小子还挺有能耐啊,之前真是小瞧他了。于是,对多尔衮那是越来越重用。而多尔衮呢,借着这个机会,在军队里那是混得风生水起,结交了一帮子生死兄弟,暗暗地积蓄着自己的力量。他就像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在皇太极的麾下,一点点地积累着自己的资本,就等着有朝一日,能把这些资本一股脑地投入到权力的游戏中,大赚一笔。
第三章:皇太极驾崩,风云突变
这皇太极还没风光几年呢,突然就驾崩了。这消息一传开,整个后金宫廷就像炸了锅一样,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一场激烈的权力争夺战拉开了帷幕。
多尔衮一看,机会来了啊!这就好比老天爷突然又给了他一次重新参赛的机会,他哪能放过。这时候的多尔衮,在军中威望那是相当高,再加上他多年来暗自培养的势力,一下子就成了争夺皇位的热门人选。
可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那也不是吃素的,身后同样有一帮子支持者。这两人就这么杠上了,两边的人都剑拔弩张,就差没打起来了。这局势,那是相当紧张,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掉。
多尔衮心里明白,如果就这么跟豪格硬拼,就算最后能赢,自己这边也得损失惨重。他可不想做这种赔本买卖,于是,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个妙招。
第四章:拥立顺治,大权独揽
多尔衮想来想去,决定退一步海阔天空,提出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这福临当时还是个小屁孩,啥都不懂,多尔衮打着辅佐小皇帝的旗号,实际上是想自己掌握大权。
这一招,那可真是高啊!既避免了和豪格的正面冲突,又能名正言顺地把权力握在手里。豪格那边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也没办法,毕竟多尔衮这理由找得太冠冕堂皇了。就这样,顺治顺利登基,多尔衮摇身一变,成了摄政王。
这摄政王的权力可不小,多尔衮一下子就像鸟枪换炮了。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治朝政,把那些不听他话的大臣,一个个都给收拾了。什么反对他的,跟他对着干的,要么被撤职查办,要么就被关进大牢,一时间,朝廷上下都对他畏惧三分。
多尔衮就像一个霸道的总裁,在朝堂上那是说一不二,顺治小皇帝在他眼里,就跟个摆设差不多。他出行的排场,那叫一个大,比皇帝还威风,简直不把顺治放在眼里。这多尔衮,总算是在权力的游戏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
第五章:指挥清军入关,定鼎中原
多尔衮掌权之后,那野心可不止于此。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原大地,想着要是能打进中原,那自己可就更威风了。正巧这时候,明朝那边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算是完犊子了。
多尔衮一看,这机会简直就是送到嘴边的肥肉啊,不吃白不吃。他立马指挥清军入关,打着为明朝报仇的旗号,实际上是想趁机占领中原。这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那是势如破竹,把李自成的农民军打得节节败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