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那一串皇帝名单里,雍正皇帝可算是相当有“个性”的一位,堪称一位勤劳到令人咋舌,却又莫名背了不少锅的主儿。咱们这就一头扎进他那充满传奇色彩,且野史传闻满天飞的一生,好好唠唠这位“背锅侠”的故事。
一、九子夺嫡:“心机boy”的上位之路
雍正,本名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康熙皇帝子嗣众多,这便无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激烈异常的皇位争夺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九子夺嫡”。在这场堪比大型宫斗剧的残酷角逐中,起初的胤禛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大阿哥胤禔,仗着自己是长子的身份,满心笃定皇位非他莫属,整日挖空心思琢磨着如何搞垮太子胤礽,好让自己顺利上位。他那点心思就跟写在脸上似的,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行事张扬且毫无城府。比如,在康熙面前,他时常有意无意地诋毁太子,言辞间充满了对太子的嫉妒与怨恨,巴不得康熙立刻就把太子之位废黜,转而传给他。结果这般行径被康熙一眼看穿,康熙对他这种不顾手足之情、只为争权夺利的行为极为厌恶,胤禔最终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不仅皇位没捞着,还彻底失了康熙的宠信,落得个被圈禁的悲惨结局。
太子胤礽呢,自幼便被立为太子,本应好好修身养性,为日后登基治国做准备。可这货却仗着太子身份,肆意妄为,胡作非为到了极点。他平日里骄奢淫逸,不仅随意欺凌朝中大臣,甚至还做出强抢民女这种天理难容的恶行。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将自己的形象彻底败坏,让康熙对他失望透顶,最终两度废立,太子胤礽也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而咱们的雍正,表面上看起来就像个闲散王爷,整日里不是吟诗作画,附庸风雅,就是参禅礼佛,一副对皇位毫无兴趣的淡泊模样,仿佛世间的功名利禄都与他无关,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佛系青年”。可实际上,他就如同一只隐藏在黑暗深处、老谋深算的狐狸,在众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咪咪地四处拉拢人心,精心培养自己的势力。
他与年羹尧、隆科多这两位“大神”的关系那叫一个铁。年羹尧此人,手握重兵,在西北边陲那可是说一不二,威风八面,宛如一方称霸的诸侯。他治军极严,麾下将士对他敬畏有加,在战场上更是能征善战,屡立战功。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西北边境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让外敌不敢轻易来犯。隆科多则掌控着京城防卫,犹如把京城的大门钥匙紧紧攥在手里。他为人精明强干,在朝中人脉广泛,深得康熙信任,被委以京城卫戍的重任。这两人无疑是雍正争夺皇位的得力助手,有了他们的鼎立支持,雍正就如同拥有了左膀右臂,在夺嫡的道路上底气十足。
野史上关于雍正夺嫡的说法那叫一个五花八门,荒诞离奇得让人瞠目结舌。有人绘声绘色地说,雍正在康熙病重弥留之际,买通了负责传诏的太监,篡改了遗诏。声称康熙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子”,结果雍正指使太监巧妙地把“十”字改成了“于”字,就这样,遗诏摇身一变,成了“传位于四子”。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说法简直荒谬至极。且不说清朝的诏书都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单纯改动汉字根本无济于事,就说那传诏太监,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敢在这种关乎天下归属的大事上动手脚,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可这传闻却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亲眼所见一般,愣是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还有一种说法更是离谱得如同天方夜谭,说雍正在民间游历的时候,结识了一群身怀绝技的江湖高手,这些人各个武艺高强,能飞檐走壁,杀人于无形之间。雍正与他们意气相投,便组成了一个神秘组织。在夺嫡的关键时刻,这个神秘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暗中出手,帮雍正铲除了不少竞争对手。这听起来就跟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似的,充满了奇幻色彩,但也给这段历史增添了不少神秘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
不管野史如何添油加醋地流传,反正最终的结果是,雍正成功登上了皇位。这其中的过程必定是错综复杂,充满了权谋的争斗与人性的算计。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龙御归天,雍正正式登基称帝,开启了属于他的帝王生涯。
二、登基之初:收拾烂摊子的苦日子
雍正刚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便惊觉自己接手的并非是一个繁荣昌盛、毫无隐患的太平盛世,而是一个看似繁华,实则内里千疮百孔的艰难局面。康熙在位时,虽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局面,但到了晚年,朝政逐渐暴露出诸多严重问题。官员贪污腐败现象犹如滔滔洪水,泛滥成灾,一个个官员就像贪婪无度的硕鼠,肆无忌惮地啃食着国家的粮仓,将国库掏空;土地兼并问题也愈发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豪强手中,普通老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