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食并无意东进,于是吐蕃乘机而入,
数年间,西北兰州(今甘肃兰州)、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南)、河州(今甘肃东乡)、鄯州(今青海乐都)、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秦州(今甘肃秦安)、成州(今甘肃西和)、渭州(今甘肃陇西)等数十州相继沦没,
吐蕃尽得陇右、河西走廊之地。
唐朝虽仍然控制着西域的安西、北庭两都护府,
但西域守军与内地的联系完全断绝。
直到公元790年左右,吐蕃攻占于阗,唐朝彻底失去了对西域控制。
此时的吐蕃疆域达到极盛,不仅覆盖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并延伸至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以南、印度半岛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
其疆域?西部?:与阿拉伯帝国在帕米尔高原接壤,并控制了安西都护府(今新疆部分地区)。
?北部?:涵盖西藏北部及青海西部,与回鹘等游牧民族交锋。
?东部?:深入四川盆地西部,并与唐朝在吐谷浑等地多次交战。
?南部?:延伸至印度恒河入海口,并臣服云南南诏国。 ?
吐蕃极盛时期领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唐朝极盛时期领土的65%,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十月,
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并引吐蕃军攻陷长安,
唐代宗仓皇出逃,吐蕃迎立金城公主的侄子李承宏为帝,并设置百官。
吐蕃攻陷长安十五天后,才被郭子仪收复,李承宏也主动退位。
由此可见此时的唐朝军事防御上的空虚和吐蕃的强盛。
唐德宗即位后,便开始和吐蕃议和,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唐朝派出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结盟于清水,史称“清水会盟”。
而吐蕃在赤松德赞在位时期,抑苯崇佛,
赤松德赞去世后,牟尼赞普继位,
牟尼赞普继承赤松德赞之志,致力于推广佛教,不过其统治时间不长。
牟尼赞普去世后,其弟赤德松赞继位,
赤德松赞作为牟尼赞普之弟,继续支持佛教发展,推动了吐蕃在各方面进一步发展。
赤德松赞去世后,赤祖德赞继位,
在赤祖德赞执政时期,吐蕃要应对北方的回鹘,又因西线、北线、东南线等地军事吃紧,频繁的战争严重的削弱了吐蕃国力,
导致其已无力发动多线、多方向的军事战争。
于是,在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
吐蕃与唐朝再次订立盟约,会盟仪式先是在长安西郊举行,之后又在吐蕃首都逻些举行,
前后持续近两年,史称“长庆会盟”!
长庆会盟后,吐蕃随即陷入了与回鹘的战争,
一直到公元832年(唐文宗太和六年)才告结束。
赤祖德赞于 806 - 841 年在位,
他极度崇佛,实行“七户养僧”制度,
大力支持佛教寺院建设和佛事活动,
这虽使佛教地位进一步提高,
但加重百姓负担,引发社会矛盾。
最终他被刺杀,吐蕃佛教发展也因此受挫,并导致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之后接连遭遇内乱、政变、灾害和瘟疫,使吐蕃趋于分裂。
与此同时,
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
沙州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率众驱逐沙州的吐蕃镇将,此后几年间又相继收复了瓜州、肃州、甘州和伊州等十州。
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
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
唐宣宗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并在沙州置归义军。
赤祖德赞去世后,吐蕃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继位,
朗达玛在位期间,对佛教采取禁绝措施,史称“朗达玛灭佛”。
随着朗达玛的灭法事件发展,吐蕃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局面也开始全面崩溃。
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
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刺杀。
朗达玛死后,吐蕃王室分裂成两派,
分别支持朗达玛之子俄松、乞离胡相互争位,
不久爆发内战,随之又爆发了平民和奴隶阶层掀起的起义,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
最终,吐蕃王朝分崩离析成大大小小的若干政权,
至此,吐蕃灭亡。
吐蕃王朝,自松赞干布于633年统一青藏高原建立政权,
至842年赞普朗达玛遇刺,共延续209年!
其灭亡时,中原王朝也正处于唐朝晚期,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之后中原王朝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虽然此刻吐蕃灭亡后,青藏高原处于分裂状态,
但中原王朝,同样处于分裂状态,
故,未形成其他朝代直接取代的关系,
一直到13世纪元朝崛起,重新统一整个华夏大地,包括青藏高原在内!
喜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挽天倾之南明复兴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