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市井烟火,神恩初窥
晨光熹微,驱散了雨夜的阴霾,却驱不散城市苏醒前的清冷。顾清——或者说,‘顾白’,拿着那张崭新的身份卡,如同融入水中的墨滴,悄无声息地汇入了江城清晨的市井洪流。
第一站,银行。凭借“顾白”的身份卡,他轻易地开立了一个最基础的储蓄账户,将袖中(储物空间)那剩余的几万现金存入。
柜员小姐看着眼前这个气质清冷、银发束在脑后(用一根路边捡的皮筋随意扎起)、穿着“复古”长袍的俊美青年,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但职业素养让她保持着微笑,快速办理了业务。当顾白在电子签名板上留下一个飘逸却陌生的签名时,他“顾白”的身份,在金融系统里也扎下了根。
第二站,通讯营业厅。挑选了一款最基础的智能手机,办理了一张属于“顾白”的电话卡。店员热情地介绍着各种套餐和智能手机功能,顾白只是平静地听着,指尖划过冰冷的玻璃屏幕,神念瞬间解析了其操作系统和信息交互原理。
扫码支付时,他看着店员出示的二维码,神念扫过,便理解了这种基于电磁波和图像识别的信用转移方式。
第三站,成衣店。玄色古袍太过显眼。他走进一家平价连锁服装店,无视了导购小姐惊艳的目光,根据神念扫描路人得出的数据模型,迅速挑选了几套符合当前季节和“顾白”年龄(18岁)的衣物:简单的纯色T恤、牛仔裤、运动外套、帆布鞋。
换上白色T恤和深蓝牛仔裤,将换下的古袍收入储物空间,再将银发随意拢在脑后,镜子里的人瞬间褪去了几分超凡的疏离,多了些属于这个时代的、冷峻的少年感。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依旧平静得如同古井。
第四站,面馆!一家街边生意兴隆的老字号面馆。浓烈的骨汤香气、蒸腾的热气、食客的交谈声、后厨锅勺的碰撞声…构成了一副喧嚣鲜活的市井画卷。
顾白点了一碗招牌牛肉面,坐在角落。他进食的动作不快,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精准和效率,每一根面条,每一片牛肉,都被干净地送入口中,没有发出丝毫声音,仿佛在进行一项严谨的仪式。
食物的味道、口感、热量…信息流被他强大的肉身本能迅速分析、吸收、转化。凡俗的五谷杂粮,蕴含的能量微乎其微,仅够维持这具被封印的肉身最基础的活动。
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是一条系统推送的本地新闻,夹杂着各种APP的广告。顾白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神念如同无形的触手,瞬间接驳入移动互联网的汪洋。海量的信息再次涌来,但这一次,有了身份锚点和初步认知,信息的筛选和吸收变得更有针对性。
他重点搜索了“江城租房信息”。神念扫过一个个租房平台,过滤掉虚假广告和中介信息,很快锁定了几套位于老城区、管理相对松散、租金低廉的老旧公寓房源。他不需要舒适,只需要一个暂时的、不引人注目的落脚点。
最终,他选定了一套位于“杏花里”老社区顶楼(六楼)的单间。一室一卫,无电梯,家具简陋,胜在位置僻静,房东是个常年在外地的老太太,委托中介管理,租客身份审查形同虚设。顾白通过手机银行支付了押金和首月租金,电子合同生成。“顾白”在江城,有了一个临时的巢穴。
做完这一切,时间已近中午。顾白没有回那个刚租下的“家”,而是走进了一家大型综合超市。他推着购物车,穿行在高大的货架之间。琳琅满目的商品、促销的叫卖声、孩童的哭闹、背景音乐…构成了一幅更加庞大繁杂的现代生活图景。
他的购物行为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和研究性:
他选取了高能量、易储存的压缩饼干、巧克力、瓶装水等等食物,接着又买了最基础的毛巾、牙刷、牙膏、香皂。一床廉价的薄被和床单。一个塑料盆。然后是 一个超大容量的充电宝、几根不同接口的数据线。一个廉价的蓝牙耳机。
驻足片刻,拿起一本《龙国近代史纲要》、一本《世界地理图册》、一本《基础物理学原理》。知识是理解世界的基石。
结账时,收银员看着购物车里风格迥异的物品组合,尤其是那几本书和一堆生存工具,又看看顾白那张过分年轻俊美的脸和清冷的气质,眼神更加古怪。顾白神色如常,扫码支付。手机银行账户的余额数字跳动减少。
拎着几个硕大的购物袋走出超市,融入午间喧闹的人潮。顾白的身影在阳光下,与周围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嬉笑的学生、遛弯的老人…似乎并无二致。
他像一个初入大城市的、有些孤僻但自理能力极强的少年。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平静的市井烟火之下,涌动着怎样的暗流,以及他体内蛰伏着何等恐怖的力量。
回到“杏花里”老社区六楼那间狭窄的单间。房间弥漫着灰尘和岁月的气息。一张硬板床,一张掉漆的书桌,一把摇晃的椅子,一个锈迹斑斑的衣柜。卫生间狭小,只有冷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