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那几盏如同小太阳般的泛光灯,不仅仅驱散了黑暗,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光亮之下,原本因战火和贫困而沉寂的村庄,仿佛被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孩子们。他们不再害怕那耀眼的光芒,反而将其当成了最神奇的玩具,在光柱下追逐嬉戏,影子被拉得老长,欢声笑语如同银铃般在夜空中回荡。有几个胆大的,甚至试图去摸那发热的灯罩,被大人笑着呵斥着拉开。
“慢点跑!别摔着!”
“瞧把这帮皮猴子乐的!”
大人们的脸上也洋溢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妇女们借着这前所未有的亮光,搬出小马扎,就地在村口做起了针线活,补衣服、纳鞋底,一边手上忙碌,一边高声拉着家常,气氛热烈得像是赶集。之前只能在白天勉强进行的活计,现在晚上也能做了!
老人们则聚在一起,眯着眼,享受着这难得的“光明”,感慨万千。
“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晚上不用摸黑!”
“这光,亮堂!心里也跟着亮堂!”
“还是新社会好啊!共产党好啊!还有那位李诺同志…真是活菩萨!”
甚至有人从家里拿出了藏了许久、舍不得吃的花生、瓜子,分给周围的邻居和站岗的战士,嘴里不住地说着:“尝尝,都尝尝!沾沾喜气!”
村口俨然成了一个露天的大会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一种近乎节日般的喜庆气氛。连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硝烟味,似乎都被这人间的烟火气冲淡了不少。
站岗的战士们看着这一幕,腰杆挺得更直了,心中充满了自豪。保护这样的乡亲,守护这样的笑容,再苦再累也值了!
张建国更是成了最受欢迎的人,被一群孩子围着,七嘴八舌地问着关于“铁车神仙”和李诺同志的各种问题。
“张叔,李诺同志长得啥样?是不是三头六臂?”
“他会飞吗?”
“他能变出糖吃不?”
张建国被问得满头大汗,只能含糊地应付:“李诺同志啊…就跟咱普通人一样,一个鼻子俩眼!就是学问大!本事大!变糖…这个估计够呛,但能让咱们村亮堂起来,比变糖还厉害!”
王团长和高参谋没有打扰这份喜悦,他们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也带着欣慰的笑容。
“民心可用啊。”高参谋轻声感叹,“李诺同志这一盏灯,比我们开十场动员会都管用。”
王团长重重地点了点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传我命令,以后村里用电,只要不影响军事和列车,一律免费!另外,看看能不能再从列车那边接条线,给村里的临时小学和卫生所也通上电!”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电”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凝聚人心、推动建设的强大力量。
车内,李诺通过多个外部传感器,全方位地“感受”着村口的喧嚣与欢乐。孩子们的追逐,妇女们的笑语,老人们的感慨,战士们自豪的身影…这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屏幕上,也流淌进他的心里。
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困于此的“异乡客”,他的存在,正在真真切切地改变着这里人们的生活,哪怕只是点亮了几盏灯。
【接收到外部正向情感能量反馈…核心稳定性微幅提升…能量循环效率+0.1%...】
系统突然跳出的提示让李诺一愣。
正向情感能量反馈?这列车还能吸收这个?虽然提升微乎其微,但这无疑是个意外之喜。做好事,还能加速恢复?
他笑了笑,看来,以后这种“回馈”行动,得多搞点。
他注意到,在人群外围,陈雪正拿着本子,快速地记录着什么,时而抬头看看灯光,时而低头写写画画。他接通了与陈雪的专用通讯频道(一个小型无线耳麦,利用列车能量维持)。
“在记录什么?”李诺的声音直接在陈雪耳中响起。
陈雪吓了一跳,随即反应过来,低声道:“记录光强分布,村民的活动模式,还有…他们的反应。这些都是宝贵的社会学和工程学数据。我在想,如果以后在其他解放区推广电力,这些经验或许能用上。”
李诺暗暗点头,陈雪果然是个有心人,眼光看得很远。
“有什么发现?”
“光强足够,但分布不够均匀,边缘区域还是偏暗。村民的活动高度依赖光源,如果能增加一些散射或者辅助光源会更好。另外,我发现老人和小孩对强光需要适应过程…”陈雪一条条说着自己的观察。
李诺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比如加装灯罩改善光线分布,设置不同亮度的照明区域等等。
两人就这么隔着空间,通过无线耳麦,进行着关于“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点亮一盏灯”的技术讨论。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突兀、却充满乡土气息的唢呐声,突然从村子深处响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