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岭的初步稳定和地热利用的成功,让前沿阵地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也极大地提升了李诺在各级领导心中的分量和“合作价值”。
几天后,陈雪带着一身疲惫和成功的喜悦,从黑风岭返回了主阵地。她带回来的,不仅有地热利用的第一手数据和经验,还有一份由孙教授、钱工程师等人联名签署的、呈送总部的技术报告初稿,里面详细记录了李诺提供的技术思路在实战中的应用和巨大价值。
报告的最后,几位专家一致强烈建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度放宽对李诺同志的限制,尝试进行更深入的、有限度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份“天外”来客所掌握的知识。
这份报告,连同之前周部长的考察印象,最终促使总部下达了一条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令:在严格监控和确保李诺同志自愿的前提下,允许经过审查的、极少数核心技术人员,在特定条件下,进入列车进行“非核心区域”的参观和交流,以期获得更直接的技术启发。
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被批准进入的人选,就是陈雪。
理由很充分:她技术全面,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过硬,并且已经通过之前的合作展现了足够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也与李诺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和沟通渠道。
当高参谋拿着总部命令,郑重地告知陈雪这一决定时,饶是以陈雪的冷静,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几分,脸上泛起一丝激动的红晕。
能进入那神秘的列车内部!亲眼看看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造物!这对任何一个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我保证遵守纪律,只看不说,绝不触碰任何未经允许的设备!”陈雪立正,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王团长还是有些担心,反复叮嘱张建国带人做好万全准备,在车门外严阵以待,一旦有任何不对劲,立刻采取“必要措施”。
一切准备就绪。
这天下午,在张建国和几名精锐战士紧张的目光注视下,陈雪深吸一口气,走到了那扇从未对任何人开启过的车门前。
车内,李诺也收到了通过震动密码传来的通知。能量读数【9.8%】,接近10%,虽然依旧无法进行大规模操作,但维持短时间的内部基础照明和生命保障系统已经足够。
是时候,展示一些“诚意”和“实力”了。
他选择了开启驾驶舱与紧邻的、相对“安全”的生活休息区之间的内门。这个区域有基本的起居设施,一些非核心的辅助设备,以及连接其他功能车厢的通道(目前锁死),既能展示一定的技术水准,又不会暴露最核心的秘密。
“系统,开启生活区基础照明及环境维持。能耗控制最低。准备迎接访客。”
【指令确认。生活区照明启动。内门解锁。】
车外,陈雪看到车门上方一个不起眼的指示灯由红转绿,然后,那扇严丝合缝、之前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车门,伴随着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气压释放声,缓缓向内滑开了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一股与外界硝烟和尘土味截然不同的、带着淡淡清新剂和臭氧味道的、微凉的空气从门内涌出。
陈雪的心跳骤然加速,她再次深吸一口气,迈步,踏入了门内。
然后,她就彻底傻眼了。
不仅仅是她,通过门缝紧张观望的张建国和战士们,也全都目瞪口呆,仿佛石化了一般!
门内,并非他们想象中冰冷、杂乱、布满复杂线路和怪异装置的“铁怪物”内脏,也不是什么神仙洞府。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简洁、明亮、充满未来感的…房间?
墙壁是柔和的乳白色自发光材质,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却毫不刺眼。脚下是富有弹性的、不知名的银灰色材质地板,一尘不染。靠墙摆放着几张线条流畅、造型奇特的座椅,看不出是金属还是塑料,散发着淡淡的科技感。
更让她震惊的是,一侧的墙壁似乎是整块的显示屏(?),上面正缓缓流动着一些她完全看不懂的符号和数据流,旁边还有一幅清晰的、正在实时更新的阵地周边地形图(比她见过的任何地图都精确百倍)!
空气中温度适宜,湿度恰到好处,听不到任何机器运行的噪音,只有一种极其低沉的、几乎感觉不到的背景嗡鸣,仿佛整个空间都在安静地呼吸。
这…这哪里是火车车厢?这分明是…是只有在最疯狂的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场景!
陈雪感觉自己的大脑有些宕机,之前学过的所有物理、工程知识,在这个空间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发光墙壁?无声照明?实时动态地图?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畴!
她下意识地扶住了门框,才勉强站稳。
“欢迎,陈雪同志。”
一个平静的、略带电子合成感、但比之前通过外部设备传输清晰得多的男声,在房间内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