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恢复到【0.8%】时,李诺决定不再等待。黑风岭的敌情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他必须尽快获取更多信息。
再次消耗1%能量连接图书馆?不,这次他学聪明了。1%的能量太宝贵,他需要更精准、更节能的查询方式。
他尝试与系统沟通:“系统,能否进行关键词预检索?只告诉我图书馆数据库内,关于‘黑风岭’、‘沸汤泉’、‘地质结构’、‘敌军山地战术’这几个关键词,是否存在相关条目,以及条目的大致数量和类型?能耗最低的方式。”
【指令收到。启动数据库索引快速扫描…】
【扫描中…能耗:0.05%...】
【扫描完毕。】
【关键词‘黑风岭’:关联条目3份(区域地图1,地质勘探报告1,地方志1)。】
【关键词‘沸汤泉’:关联条目2份(地热检测记录1,民间传说汇编1)。】
【关键词‘地质结构’:关联条目过多,需细化。】
【关键词‘敌军山地战术’:关联条目127份(军事教材、战例分析、训练手册等)。】
有效!只花了0.05%的能量,就摸清了资料库的底细!而且收获颇丰!不仅有黑风岭的地质报告,还有敌军山地战术的详细资料!
接下来,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能量,获取这些资料的核心内容。
“系统,对‘黑风岭地质勘探报告’和‘沸汤泉地热检测记录’进行摘要提取,重点:地质构造稳定性、地热资源储量估算、开采难度评估。对‘敌军山地战术’资料库,提取最常见、最有效的三种战术模式及其弱点分析。格式:纯文本摘要,最大限度压缩信息。能耗优先级:最低。”
【指令收到。启动智能摘要提取及压缩…】
【处理中…预计能耗:0.2%...】
【处理完毕。生成摘要文件。】
一股高度凝练的信息流涌入李诺脑海。虽然只有要点,但价值连城!
地质报告显示,黑风岭地区地质活动相对活跃,沸汤泉只是地表显露点,地下可能存在更丰富的地热资源,但开采需要专业设备,且有一定地震风险。地热检测记录证实了高温高压,能量密度远超煤炭。
战术摘要则清晰地列出了敌军山地作战惯用的侧翼迂回、高地压制、夜间渗透等战术,并指出了其对后勤依赖重、通讯易受地形干扰、重型武器机动困难等弱点。
够了!这些信息,足以让王团长和高参谋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他立刻将摘要信息用最精炼的语言整理出来,写在纸上。但这次,他没有急于送出。
因为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夜晚,是危险的,但也可能是机会。
他想起那个“环境光线自适应微调”的功能。如果晚上让车里透出一点微弱的光线,会怎么样?
一方面,可以向外传递一个“我正在恢复”的积极信号,稳定军心。
另一方面,或许能…吸引某些人的注意?或者,干扰敌人的判断?
这是一个小小的心理战。
他决定试试。
夜幕彻底降临,阵地周围点起了零星的篝火和气灯,但光线昏暗,大部分区域笼罩在黑暗中。战士们轮流警戒,气氛依旧紧张。
突然!
一个面向阵地内侧的、原本漆黑一片的列车车窗,突然从内部,亮起了一抹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的乳白色光芒!
那光芒并不刺眼,甚至有些柔和,像是夜明珠散发出的莹莹之光,刚好照亮了车窗附近一小片区域,在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快看!车里!车里亮灯了!!”第一个发现的是哨兵,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失声叫了出来。
这一嗓子,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所有还没休息的战士、指挥部的军官、甚至远处岗哨的士兵,都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那列沉默已久的火车!
只见那扇车窗后,柔和的光芒稳定地亮着,仿佛里面有人点燃了一盏不灭的灯。
“老天爷…他真的…真的在好转?!”一个老兵喃喃自语,声音带着颤抖。
“能亮灯了!是不是说明快有电了?能出来了?”更多的人开始激动地议论。
王团长和高参谋冲出指挥部,看着那扇发光的车窗,脸上也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他…他怎么做到的?发电机供的电根本不足以点亮车灯啊!”钱工程师更是觉得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
张建国兴奋地直搓手:“俺就说李诺同志有办法!”
这抹微弱的光,在黑暗中传递出的信号,远比白天那个“友好光纹”更加强烈和持久!它象征着生机,象征着希望,极大地鼓舞了坚守阵地的官兵们的士气!
然而,这光芒也同样引起了暗处窥探者的注意。
阵地外围,某处隐蔽的观察点,一名敌军侦察兵通过望远镜看到那突然亮起的车窗,脸色一变,立刻通过无线电低声汇报:“目标出现异常!车厢内部出现不明光源!重复,车厢内部出现光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