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谋的承诺和无人机被击落的战果,让阵地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到二十四小时。
第二天下午,三辆覆盖着帆布的吉普车,在少量精锐骑兵的护卫下,风尘仆仆地驶入了已是千疮百孔的阵地。
车停稳后,一名警卫员率先跳下车,拉开了第二辆吉普车的后门。
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身形清瘦,年纪约莫五十上下,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沉静、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的中年男子,缓缓走了下来。
他没有佩戴任何显眼的军衔标志,气质也与王团长、高参谋这些一线指挥员截然不同,更像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或者一位深居简出的智者。然而,王团长和高参谋见到他,却立刻挺直腰板,敬了一个极其标准的军礼,眼神中充满了敬意,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周部长!您怎么亲自来了?!”王团长语气带着惊讶和担忧,“这里太危险了!”
被称作周部长的男子摆了摆手,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事关重大,我不来看看,心里不踏实。情况高参谋已经在路上跟我汇报了。那位…李诺同志,就在这列火车里?”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直接落在了那列沉默的、布满弹痕和焦黑的绿皮火车上。他的眼神没有钱工程师那种狂热的技术探究欲,也没有高参谋的战略权衡,更像是在打量一件…充满了未知变数的古物,平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思量。
“是,就在里面。目前状态稳定,但能源依然匮乏。”高参谋连忙回答,并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李诺关于“平行世界”的说法和击落无人机的表现,言简意赅地汇报了一遍。
周部长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只是偶尔目光会扫过车头下方那块堆积的煤山和连接着的发电机。
听完汇报,他沉吟了片刻,问道:“你们怎么看?这个‘平行世界’的说法。”
王团长挠了挠头:“俺是个大老粗,不懂这些弯弯绕。但李诺同志确实帮了俺们大忙,也没害过人。俺觉得…可以信。”
高参谋更谨慎一些:“说法虽然离奇,但确实是目前最能解释所有疑点的推论。而且,他展现出的合作意愿是真实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承受与他深度合作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钱工程师则急切道:“周部长!无论他来自哪里,他所掌握的技术是实实在在的!只要能进行研究,哪怕只破解万一,对咱们的帮助也是无法估量的!”
周部长未置可否,目光再次投向列车,缓缓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想和他…聊几句。”
众人都是一愣。聊几句?怎么聊?
周部长似乎早有准备,对身后一名随行人员点了点头。那名工作人员立刻从车上搬下来一台看起来更加精密、体积也更大的通讯设备,上面连接着一个造型奇特的高灵敏度拾音器。
“这是总部最新调试的设备,放大和降噪能力更强。”周部长解释道,“把拾音器贴在车门上,或许能更清晰地捕捉到里面的声音。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设备向他喊话。”
技术小组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碗口大小的拾音器吸附在车门上,然后接好线路。
周部长走到设备前,调整了一下话筒,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静静地听了片刻。
车内,李诺早就通过传感器发现了外面的新动静和这位气场与众不同的“周部长”。听到高参谋对他的称呼和态度,李诺心里立刻提高了警惕——来了个级别更高、段位也更高的!
当那个大号拾音器贴上车门时,李诺甚至能感觉到极其细微的震动。他知道,真正的“面试”来了。
周部长对着话筒,开口了,他的声音透过设备放大,清晰地传入了车内,平和,缓慢,却带着一种直指核心的力量:
“李诺同志,你好。我姓周,你可以叫我老周。我代表组织,前来与你正式接触。”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开门见山。
“首先,我代表所有受过你帮助的同志和百姓,向你表示感谢。你的仗义出手,我们铭记于心。”
先肯定,表达善意。
“关于你的来历,你提供的‘平行世界’的解释,很有意思。我们愿意以开放的态度进行探讨。”
不否认,不轻信,留有余地。
“但是,”周部长的语气微微一转,依旧平和,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重量,“合作,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信任,需要坦诚。”
关键来了!李诺屏住呼吸。
“你提到你所在的平行世界,历史轨迹与我们相似但细节不同。能否请你,举一个具体的、可以验证的例子?比如,某个我们熟知,但在你的世界却结局不同的人物,或者一场战役的细节?”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
索要可以验证的具体细节!这既是在试探他“平行世界”说法的真实性,也是在评估他所能提供信息的价值和质量!如果例子举得不好,要么无法验证(死无对证),要么容易被看出破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