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个叫陈雪的女工程师?她还没走?
张建国一看是她,连忙解释:“陈工程师,是这么回事…我想给里面的李诺同志送点吃的,但这口子坏了,塞不进去…”
陈雪扶了扶眼镜,凑近那扭曲的传递口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指摸了摸边缘的金属,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浓厚的兴趣:“这种金属…强度和韧性都远超普通钢材…还有这种结构设计,强行破毁的痕迹…真是…”
她职业病差点犯了,赶紧摇摇头,回到正题:“从缝隙硬塞肯定不行。也许…可以从通风口之类的地方想想办法?”
“通风口?”张建国一愣,“这铁家伙还有通风口?”
“任何密闭空间都需要空气循环。”陈雪指了指车顶几个不起眼的、带有百叶窗格栅的凸起,“那里应该就是。或许可以尝试从那里用绳子吊下去?”
“对啊!”张建国眼睛一亮,“还是你们文化人脑子活!我这就去找绳子!”
李诺在车里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也燃起了希望。
通风口!他怎么没想到!
他赶紧在驾驶舱里摸索,很快就在舱壁上方摸到了一个类似的格栅出口。但是…从里面被锁死了,需要能源才能开启…
妈的!又是能源!
就在他失望时,车顶传来轻微的敲击声和摸索声。似乎是张建国爬了上去。
过了一会儿,一根细细的、但看起来很结实的麻绳,从车顶通风口的格栅缝隙里,小心翼翼地垂了下来,末端还系着一个小巧的竹篮。
张建国的声音从车顶传来,闷闷的:“李诺同志!看到篮子没?你把吃的放篮子里,晃一晃绳子,俺给你拉上来!”
还能这样操作?!
李诺看着那垂下来的“生命线”,激动得差点老泪纵横。
他赶紧挣扎着站起来,踮起脚,勉强够到那个小篮子。他先把那碗还温热的疙瘩汤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碗是粗陶的,不怕摔。想了想,他又把之前省下的最后半块压缩干粮也放了进去。
他现在饿得能吞下一头牛,但这半块干粮,或许能表达一点谢意?
他轻轻晃了晃绳子。
车顶上的张建国感觉到动静,小心翼翼地将篮子拉了上去。
过了一会儿,绳子又放了下来。这次篮子里是空的。
李诺想了想,把自己那个军用水壶也放了进去,再次晃了晃绳子——他需要水。
水壶被拉了上去。
几分钟后,绳子再次垂下。篮子里装满了清冽的井水,水壶被灌得满满的。
就这样,通过这根简陋的绳索和篮子,一条极其原始却无比珍贵的物资通道,在这列来自未来的黑科技列车和1950年的土地之间,艰难地建立了起来。
李诺捧着那碗终于到手的疙瘩汤,也顾不上烫,稀里呼噜地喝了起来。简单的面疙瘩,里面飘着点野菜叶,甚至连盐味都很淡,但此刻在他嘴里却胜过任何山珍海味。
温暖的食物下肚,驱散了寒意和虚弱,也让他真正感觉到,自己好像…活过来了。
车外,张建国从车顶爬下来,对着陈雪和王团长兴奋地比划着:“成了!李诺同志收到吃的了!”
王团长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好!能吃东西就好!告诉后勤,以后每天按时送饭送水!就从那个通风口送!”
陈雪则仰头看着车顶那不起眼的通风口,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极其敏锐和探究的光芒。
“不需要电力驱动,仅靠机械结构就能实现内外物资传递…虽然效率低下,但设计思路非常巧妙…而且,他似乎很缺乏能源?甚至无法从内部打开最简单的舱门?”
她低声自语着,对车厢里那个神秘的李诺同志,以及这列更加神秘的火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极其浓厚的兴趣。
而周围那些正在忙碌的战士们,在得知车里的“神仙同志”终于能吃到他们送去的食物后,干得更起劲了,脸上都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表情。
他们看这列沉默的、伤痕累累的钢铁巨兽的眼神,彻底变了。
不再仅仅是看一个来历不明、威力强大的“铁怪物”。
而是看一个虽然被困、却几次三番帮助他们,需要他们保护的…自己人。
一个神奇的、值得他们用命去守护的…自己人。
李诺喝完最后一口汤,满足地打了个嗝,靠在舱壁上。
虽然依旧被困,能源依旧匮乏,危机并未完全解除。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他看向屏幕上那微弱的能源读数。
【能源恢复:0.012%...】
希望,就像这点微光,虽然弱小,却顽强地闪烁着。
兄弟们,今天加班了,发晚了,抱歉!!!
喜欢开往1949的绿皮火车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开往1949的绿皮火车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