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这甩手掌柜,当得还不算太差。”李之源轻轻笑了笑,端起已经微凉的茶,一饮而尽。滋味有些涩,但回甘无穷。
(第一百二十二回 第二节 完)
第一百二十二回:巡游惊见山河变,归来笑谈盛世图 (第三节)
茶香袅袅,殿内一时静谧。李之源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点着扶手,脑海中还在消化着秦玉龙所描述的那幅波澜壮阔的变革图景。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乃至文明进程的一次剧烈跃迁。他这位始作俑者,此刻竟有些像是站在岸边,看着自己无意间投下的石子所激起的、远超预想的滔天巨浪。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李之源沉吟片刻,再次开口,目光锐利地看向秦玉龙,“那些看不见的变化呢?如此剧烈的变动,人心、秩序、乃至……潜在的隐患,恐怕也不会少吧?”
他并非只看到繁华表象的天真之人,深知任何巨大的进步背后,必然伴随着阵痛与暗流。
秦玉龙闻言,脸上兴奋的神色稍稍收敛,多了几分凝重与赞许,显然对李之源能立刻想到这一层感到欣慰。他这位挚友,纵然修为通天,心思却依旧缜密如初。
“你看得透彻。”秦玉龙叹了口气,“变化太快,问题自然也层出不穷。”
他掰着手指,一一数来:“首当其冲的,便是旧有利益阶层的冲击。一些依靠传统土地租赁、高利贷或是垄断某些手工业的世家、豪强,在新式工坊和高效农业的冲击下,利益大幅受损,明里暗里的抵触不小。虽然陛下新政压制,风行体系也在引导转型,但怨气和不甘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是新的社会问题。大量人口从土地涌入城镇工坊,带来了住房、治安、卫生等一系列难题。工坊主与雇工之间的劳资纠纷也开始出现,虽然目前还在可控范围内,但需要未雨绸缪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
“再者,技术扩散带来的力量,也开始被一些人用于歧途。”秦玉龙语气严肃了几分,“各地衙门上报的案例中,已经出现了利用简化符文制造危险爆炸物、或是改造驱动机车用于走私、甚至利用飞行器进行窥探和非法越境的案件。力量本身无分善恶,但掌握力量的人心,却需要约束。”
“还有,知识的普及也带来了思想的碰撞。”他继续道,“以往被宗门世家垄断的知识如今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使得民间对‘修士’、对‘皇权’的敬畏之心有所变化,各种新的思潮、结社也开始出现,虽大多无害,但也需留意引导,防止走向极端。”
李之源静静地听着,手指敲击扶手的频率微微加快。这些问题的确棘手,都是在生产力爆发式增长后必然面临的阵痛。他问道:“朝廷和风行,目前是如何应对的?”
“陛下雄才,早已预见。”秦玉龙回答道,“朝廷一方面强力推行新政,打击囤积居奇、欺行霸市,以国家力量兴建廉租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设立专门的巡捕房处理新型案件,并开始着手编纂《工坊律》、《商律》等新的法典。另一方面,也通过官学和舆论,宣扬忠君爱国、勤奋创新、遵纪守法的理念,引导主流价值观。”
“至于风行,”秦玉龙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我们主要在技术和经济层面进行调控和引导。比如,严格控制某些高危技术(如强效爆炸符文、大型攻击性机关的核心图纸)的扩散层级;通过风行钱庄和商行,为那些愿意转型的旧式地主提供贷款,帮助他们投资新式产业;设立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规范,对工坊进行认证;甚至,我们还暗中资助了一些可靠的民间研究团体,将他们的创造力引导向民生和防御领域,避免走向歧途。”
他顿了顿,补充道:“说起来,公输哲那老头现在除了管着皇家技术学院,还兼任了‘玄唐技术标准司’的司正,忙得脚不沾地,天天骂骂咧咧,说我们把他当牲口用,可一看到有什么新奇的设计图纸,又立刻扑上去废寝忘食。”
李之源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不禁莞尔。公输哲对技术的痴狂,他再清楚不过。
“看来,你们做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李之源由衷地说道。能在如此剧变中维持住基本盘的稳定,并尝试建立起新的秩序,李琰和秦玉龙等人付出的心血,绝非等闲。
“根基是你打下的,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秦玉龙摆摆手,随即又想起什么,说道:“哦,对了,还有一事。你之前不是救了……伯父回来吗?”
李之源点头,知道他指的是自己父亲李修。
“伯父回来后,起初是有些……无所适从。”秦玉龙措辞比较委婉,“王府里一切都变了样,王妃娘娘(唐王妃)虽不再关着他,但态度你也知道。伯父他……似乎对如今这些新事物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个驱动机车和飞行器,还偷偷跑去工坊看过几次,被工匠当成好奇的老头儿给打发出来了。”他说着,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