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玄阵为基,固界阵为骨,化灵阵为脉...”李之源轻声自语,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大阵布成后的景象。
他不再犹豫,开始着手布置。首先需要确定的是阵眼的位置。作为整个大阵的核心,阵眼必须与小壶天的本源相合,更要与他的剑意共鸣。
李之源闭目凝神,感应着那缕与自己同源的剑意。经过这些时日的滋养,这缕剑意已经壮大许多,如同一个活泼的精灵,在小壶天中自由流转。
“来。”他心念一动,那缕剑意便欢快地来到他身边,环绕飞舞。
李之源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万年温玉。这块温玉得自东海深处,蕴含着磅礴的海洋精气,最适合作为阵眼载体。
他将温玉托在掌心,那缕剑意立即融入其中。温玉顿时光华大放,散发出柔和而强大的能量波动。
“就是这里了。”李之源来到小壶天的正中央,这里玄气最浓,地脉最稳。他将温玉缓缓埋入地下,作为整个大阵的核心阵眼。
阵眼既定,接下来便是布置阵基。李之源取出一百零八块蕴藏地脉之气的奇石,按照周天星辰的方位,一一埋入预定位置。每埋下一块奇石,就感觉到小壶天的地气稳固一分。
阵基完成后,开始勾勒阵纹。这是最精细的工作,需要以自身真气为引,在地脉中刻画玄奥的符文。李之源全神贯注,指尖真气流转,在地面上划出一道道复杂的纹路。
这些阵纹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合天地至理。有的如龙蛇游走,有的如星罗棋布,有的如流水潺潺,每一道都蕴含着无穷玄妙。
时间一点点流逝,李之源完全沉浸在阵法的布置中。饿了就吃些带来的干粮,渴了就饮一口灵泉,困了就打坐调息。在小壶天中,没有日夜交替,只有阵纹一点点延伸,渐渐覆盖整个天地。
当最后一道阵纹完成时,整个小壶天忽然一震。所有阵纹同时亮起,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一百零八处阵基与中央阵眼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成了!”李之源眼中闪过欣喜之色。
但他知道,这还只是开始。阵法虽成,还需要激活和调试。
李之源来到中央阵眼处,盘膝坐下,双手掐诀。周身真气涌动,与阵法产生共鸣。那缕剑意也活跃起来,在阵法中流转,协助他调控能量。
“聚玄阵,启!”他轻喝一声,一道真气打入阵眼。
顿时,整个小壶天内的玄气开始有序流动。原本散乱的玄气被阵法引导,向着中央汇聚。空气中的玄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浓郁,甚至凝结成滴滴灵露,从空中洒落。
药圃中的灵草欢快地摇曳着,贪婪地吸收着灵露;池塘中的锦鲤跃出水面,吞吐着浓郁的玄气;就连那些移栽不久的树木,也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
“固界阵,启!”李之源再喝一声,又一道真气打出。
小壶天的边界顿时稳固下来。原本微微波动的空间壁垒变得坚实无比,不再有扩张的迹象。但李之源能感觉到,这不是停滞,而是在积蓄力量,为下一次的扩张做准备。
“化灵阵,启!”最后一道真气打出。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化灵阵能够将灵物中的精华转化为最纯净的玄气,加速小壶天的成长。
只见埋藏各处的奇石、灵物纷纷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其中的精华被阵法抽取,转化为精纯的玄气,融入天地之间。
小壶天内的玄气越发浓郁,甚至开始自发地循环流转。上升为云,下降为雨,渗入地为泉,散发出为气。一个初步的内循环体系正在形成。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李之源神色凝重,“建立微循环。”
所谓微循环,就是让小壶天与外界形成一个稳定的玄气交换通道。这样既能吸收外界的玄气加速成长,又不会过度依赖外界。
李之源根据奇门遁甲的推演,在小壶天的边缘找到了几个特殊的节点。这些节点是小壶天与外界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如同人体的穴位一般。
他在每个节点都布置了一个小型的转换阵法,如同一个个微小的门户,既可以吸收外界的玄气,也可以将小壶天内多余的浊气排出。
这个过程极其精细,需要精准控制每一个阵法的强度和频率。太强会破坏小壶天的平衡,太弱则起不到效果。
李之源全神贯注,那缕剑意也协助他感应着每一个节点的变化。时间一点点流逝,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眼神却越发专注。
“就是现在!”他忽然心念一动,同时激活所有节点阵法。
顿时,小壶天与外界之间建立起一道微不可察的联系。外界的玄气如同涓涓细流,通过这些节点缓缓流入;小壶天内的浊气也缓缓排出,维持着内部的纯净。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几乎难以察觉,但却真实存在。
“成功了!”李之源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微循环的建立,标志着小壶天真正开始从一个静止的“洞天”向一个具有“呼吸”能力的“雏形世界”转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