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雪下得绵密,像撕碎的棉絮飘在镇中心中学的校园里,操场上积了薄薄一层白,连教室的玻璃窗都蒙着层雾。林晚星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红薯,目光却黏在数学课本最后一页的竞赛例题上——那道几何题的辅助线画法她琢磨了三天,草稿纸用了大半张,还是没找到头绪。
“晚星,借我块橡皮。”陈小梅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带着点热气,她把自己的数学练习册推过来,上面用红笔圈着一道题,“你看这道题,是不是跟你昨天问李老师的那道很像?”
林晚星抬起头,接过橡皮,视线落在陈小梅的练习册上——那是本崭新的《初中数学竞赛基础训练》,蓝色封面,纸页厚实,比她那本翻得卷边的旧课本精致多了。她心里微微一酸,小声说:“是挺像的,可我还是没弄懂辅助线怎么画。”
“我姐之前给我讲过这种题型!”陈小梅眼睛一亮,从书包里掏出个粉色笔记本,翻开密密麻麻的笔记,“你看,要从钝角顶点往对边作延长线,再作垂线,这样就能构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她一边说,一边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辅助线,线条清晰,步骤写得明明白白。
林晚星跟着她的思路看下去,之前堵在心里的“疙瘩”突然就通了,像被雪水融化的冰。她忍不住笑起来:“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
“你就是太着急了。”陈小梅把笔记本推到她面前,“这是我姐整理的竞赛笔记,里面有很多题型总结,你拿去看,看不懂的咱们一起琢磨。”
林晚星赶紧摆手:“不行不行,这是你姐给你的,我怎么能拿?”她知道陈小梅的姐姐去年参加过数学竞赛,这份笔记肯定是花了很多心思整理的,比书店里卖的辅导资料还珍贵。
“跟我客气啥?”陈小梅假装生气地瞪她一眼,把笔记本往她手里塞,“咱们不是说好要一起参加竞赛,一起考上县一中的吗?笔记给你看,咱们一起进步,总比你一个人瞎琢磨强。”
林晚星捏着笔记本的边缘,纸页带着陈小梅手心的温度,暖得她心里发颤。她看着陈小梅明亮的眼睛,看着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鼻子突然有点酸——自从父亲说“读完初中就够了”,她总觉得自己的梦想像飘在雪地里的灯,随时会被风吹灭,可陈小梅的出现,却一次次给这盏灯添了油,让它亮得更稳。
那天下午的自习课,林晚星把陈小梅的笔记摊在桌上,逐字逐句地看。笔记里不仅有题型总结,还有陈小梅姐姐写的解题技巧,比如“遇到动点问题先找不变量”“几何题没思路就先画辅助线”,甚至还有易错点标注,用红笔写着“这里容易漏考虑钝角情况”。她把重要的内容抄在自己的旧笔记本上,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响,像心里有种子在发芽。
放学的时候,雪还没停,陈小梅拉着她的手,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绕在她脖子上:“你穿得太少了,这条围巾你先戴,别冻感冒了,耽误复习。”
林晚星摸了摸脖子上的围巾,毛线软软的,带着淡淡的肥皂香,是陈小梅妈妈织的。她知道这条围巾是陈小梅最喜欢的,去年冬天陈小梅只舍得在降温的时候戴。她刚要摘下来还回去,就被陈小梅按住手:“别摘!我妈说我火力旺,不怕冷,你身子弱,必须戴着。”
两人踩着雪往家走,积雪在脚下发出“咯吱”的响。陈小梅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个油纸包,塞给她:“我妈昨天烤了红薯干,我特意装了一大包,你晚上复习饿了就吃,比啃干馒头强。”
林晚星捏着油纸包,能感觉到里面红薯干的分量,还能闻到甜甜的香味。她知道陈小梅家的红薯是自己种的,烤成红薯干能存很久,陈小梅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多吃,却总想着给她带。她小声说:“小梅,你对我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等咱们竞赛都拿奖了,你请我吃食堂的炒青菜就行!”陈小梅笑着跑起来,雪沫子溅在裤腿上,“快走快走,我妈还等着咱们一起复习呢!”
林晚星跟着她跑起来,围巾在脖子上飘着,暖意在胸腔里漫开,连落在脸上的雪粒都不觉得冷了。
接下来的日子,陈小梅几乎每天都给她带东西——有时候是煮鸡蛋,有时候是玉米饼,有时候是姐姐用过的竞赛真题卷。有一次,陈小梅从书包里掏出本厚厚的书,偷偷塞给她:“晚星,这个你藏好,别让别人看见。”
林晚星翻开一看,是本《初中数学竞赛真题详解》,蓝色封面,正是她之前在书店里看到的那本,定价三块八毛钱。她心里一惊,赶紧塞回给陈小梅:“这书太贵了,你怎么买了?快退回去!”
“退什么退?”陈小梅把书又推回来,压低声音说,“我跟我妈说学校要交资料费,我妈给了我五块钱,我就买了这本。你之前不是说想买吗?咱们一起看,省得你总去废品站捡东西,冻得手都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