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椋号”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在寂静的小行星带中缓慢航行。
它的速度远不如从前,尾部推进器喷出的不再是幽蓝色的等离子流,而是淡淡的、带着生命气息的翠绿色光晕,如同某种巨大生物的呼吸。舰体外部覆盖的藤蔓网络微微发光,不断吸收着宇宙中弥散的微弱能量和辐射,供给着内部的生物核心。
林夜坐在已经变得柔软、甚至带着一丝温热的舰长椅上(原本的金属椅被藤蔓重新编织包裹),感受着这艘新生星舰的每一次“脉搏”。与翠蔓星椋的共生连接让他能直观地了解舰船状态,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生物能源核心输出稳定,功率提升至48%。】
【生命维持系统及内部生态循环运转良好。】
【低速航行稳定。扫描系统效率受生物结构影响,下降至60%,但感知范围增加对生命能量的敏感性。】
【警告:“星椋”生长进入平台期,需补充特定有机养分及高能量矿物,否则融合修复将停滞。】
月影系统的提示音也似乎多了一丝“生机”,不再是纯粹的冰冷。
养分……矿物……这荒凉的小行星带显然无法提供。
林夜将目光再次投向星钥提供的星图。虽然“星椋号”无法进行长距离跃迁,但短途航行还是可以的。他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星球。
星图上,距离当前位置不算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被标注为【育星者废墟】的星系。根据星盟古老的记载,那里曾经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生态改造实验区,拥有多颗环境各异的行星,后来因未知原因被废弃。
“废弃的生态实验区……”林夜沉吟着。这种地方,或许能找到“星椋”所需的有机养分,甚至可能遗留一些有用的资源或信息。
“调整航向,目标:‘育星者废墟’星系。低速巡航模式。”
“星椋号”缓缓调转方向,翠绿的尾焰稍稍明亮了一些,向着目标驶去。
航行是漫长而枯燥的。失去了跃迁能力,星际旅行变得极其耗时。林夜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坐调息,巩固修为,同时尝试进一步熟悉和掌控与星椋的共生状态,并研究苍穹密钥中浩如烟海的信息。
期间,他也遭遇过一些小型星际尘埃云和微流星雨,但“星椋号”外部的藤蔓网络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不仅能吸收部分冲击能量,甚至能捕捉一些富含矿物的微小尘埃,转化为自身生长的养分。
这艘船,正在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方式,“活”过来。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的星空终于出现了变化。一个双星系统出现在视野尽头,两颗恒星一黄一红,相互环绕。根据星图,那里就是“育星者废墟”。
随着距离拉近,可以看到星系内有着数颗行星。其中第三颗行星,呈现出一种瑰丽的蔚蓝色,表面覆盖着大片的云层和隐约的绿色,似乎拥有大气和液态水,甚至可能拥有生命。
“扫描该行星。”
“星椋号”的生物扫描系统启动(一种由藤蔓尖端发出的特殊感应波),反馈回的信息令人振奋。
【行星G-03(代号:蔚蓝遗宝)。】
【环境:氮氧大气,适宜碳基生命。存在大面积海洋及陆地植被。】
【检测到丰富有机质信号及多种高能量矿物反应。】
【警告:同时检测到高度混乱的生命能量信号及……微弱的“熵之低语”残留污染?信号极其微弱,近乎湮灭。】
有生命!但也有污染残留?
林夜心中一凛,但看到“近乎湮灭”的标注,又稍稍放心。或许只是远古战争留下的痕迹,经过漫长岁月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星椋”核心传递来强烈的渴望情绪,它对那颗星球蕴含的生机充满了向往。
“降低高度,进入近地轨道,进行详细扫描。”
“星椋号”缓缓驶入“蔚蓝遗宝”的轨道。从太空俯瞰,这颗星球确实美丽得如同宝石,海洋蔚蓝,大陆植被葱郁,甚至能看到巨大的河流与湖泊。
然而,随着扫描的深入,一些不协调的细节开始浮现。
那些绿色的植被,仔细看去,颜色似乎过于……统一和鲜艳了,缺乏自然应有的层次感。大陆的某些区域,分布着极其规整的、巨大的几何图案,像是某种超大规模的农业或实验田,但此刻早已荒芜,被植被覆盖了大半。一些海岸边,还能看到明显是人工建筑的巨大废墟轮廓,如同沉默的巨兽骸骨,被藤蔓和苔藓吞噬。
这是一个曾经被高度开发,后又彻底被遗弃的星球。自然正在重新夺回它的领地,但总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未检测到任何高科技能量信号。未检测到大型人工智能活动迹象。】
【生命能量信号来源复杂,存在大量低等生命形式,未发现威胁性大型物种。】
【熵之低语污染信号依旧微弱,集中于南部大陆一片特定峡谷区域,建议规避。】
扫描结果似乎表明,这里相对安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