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流转,恰似那连绵不绝、奔腾不息的江水,悄无声息间,楚穆王在位已然十有余年。这漫长的十余载春秋,楚国在他雷厉风行、果敢坚毅的治理下,加之熊旅此前推行改革所夯实的雄厚根基,国力一路高歌猛进,恰似春日里蓬勃生长、拔节而上的翠竹,节节攀升,稳稳朝着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迈进。楚国的疆域不断拓展,百姓安居乐业,文化昌盛,商业繁荣,在诸侯列国中,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然而,岁月无情,从不轻饶世人。长期以来,楚穆王全身心扑在繁重的政务之中,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不辞辛劳。长此以往,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犹如风雨中那摇曳不定、随时可能熄灭的烛火,愈发孱弱不堪。他时常在深夜还秉烛审阅奏章,天未亮便又起身谋划国事,这般高强度的操劳,终于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这一日,明媚的阳光穿透雕花窗棂,光影斑驳地倾洒在朝堂那古朴的青砖之上。楚穆王挺直身躯,端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上,神色凝重而专注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他的目光如炬,在一份份竹简上快速扫过,时而微微点头,对所阅内容表示认可;时而提笔,在竹简上落下苍劲有力的批示。他深知,楚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国家的兴衰荣辱,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突然,毫无征兆地,一阵剧烈的咳嗽如汹涌浪潮般,狠狠冲击着他的身躯。楚穆王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毫无一丝血色,身形也随着这猛烈的咳嗽剧烈摇晃起来,单薄得仿佛一阵轻柔微风便能将他轻易吹倒。身旁侍奉的侍从见状,吓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惊恐万分,急忙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试图稳稳搀扶住摇摇欲坠的楚穆王。侍从们深知楚穆王对于楚国的重要性,此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与担忧。
刹那间,朝堂之上陷入一片混乱与慌乱之中。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与担忧。熊旅身姿挺拔地站在群臣之中,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急如焚,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且有力的大手紧紧揪住,疼痛难忍。他不假思索,果断拨开身前拥挤的人群,步伐急促地快步冲到楚穆王身边,稳稳地扶住父亲,眼中满是化不开的担忧,声音急切而响亮地喊道:“父王,您这是怎么了?快!快传太医!”熊旅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与关切,他不敢想象如果失去父亲,楚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随着熊旅这一声呼喊,朝堂上的嘈杂声愈发响亮。有的大臣神色慌张,眼神四处游移,焦急地张望着,试图寻找太医的身影;有的大臣则在一旁轻声安慰着熊旅,试图让他慌乱的情绪镇定下来。大臣们深知,此刻楚国需要的是稳定,他们必须保持冷静,共同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片刻之后,太医背着沉重的药箱,一路气喘吁吁、脚步匆匆地赶来。他一路小跑至楚穆王身前,顾不上抬手擦拭额头密密麻麻的汗珠,便急忙双膝跪地,恭敬行礼,随后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为楚穆王仔细诊治起来。只见他时而伸出手指,轻轻搭在楚穆王的脉搏上,眉头时而紧紧皱起,时而微微蹙起,神情凝重;时而又轻轻翻开楚穆王的眼皮,眼神专注而认真地仔细观察着。太医凭借着多年的行医经验,深知楚穆王病情的严重性,但他又不敢轻易下结论。
许久之后,太医缓缓站起身来,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嘴唇微微颤抖,却始终犹豫着,不敢轻易开口言语。楚穆王目光敏锐,望着太医这般神情,心中已然明白了大概。他强撑着虚弱不堪的身体,轻轻地挥了挥手,声音虽轻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退下吧。”楚穆王一生历经风雨,早已看淡生死,此刻他更关心的是楚国的未来。
太医如获大赦,连忙再次行礼,而后匆匆退下。待朝堂上的大臣们依照指令纷纷退去,整个朝堂之中,便只剩下楚穆王和熊旅父子二人。此时,阳光奋力穿透厚重云层的缝隙,洒下几缕微弱的光芒,为这略显沉闷压抑的朝堂,徒增了几分寂寥冷清之感。朝堂上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时间都已经停止。
楚穆王微微抬起头,目光深邃而悠远,望向远方,仿佛透过这朝堂坚固的墙壁,已然看到了楚国广袤无垠的万里江山。他的声音虚弱而沙哑,仿佛每说出一个字,都要耗尽全身仅剩的力气:“儿啊,父王这身体,怕是撑不了多久了。”楚穆王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与不舍,但他也知道,生死有命,他必须为楚国的未来做好安排。
熊旅听到这话,眼眶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中不停打转,几欲夺眶而出。他单膝跪地,双手紧紧握拳,声音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哽咽:“父王,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儿臣定会不负您的期望,拼尽全力守护好楚国。”熊旅的心中充满了悲痛,但他也知道,此刻他必须坚强,必须承担起楚国未来的重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